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回应

县农业农村局: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虫防治技术要点

日期:2025-04-16

来源:灌南县

浏览次数:

选择阅读字体:[ ]

我县小麦即将进入抽穗扬花期,发生的病虫主要有赤霉病、白粉病、穗蚜等,特别赤霉病是对小麦稳产高产威胁最大的生物灾害,可防不可治。防控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事关夏粮丰收和全年粮食安全。据省、市植保系统小麦赤霉病等穗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分析,结合我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相关因素,预计今年我县小麦穗期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其中赤霉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局部暴发流行风险高;白粉病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穗蚜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一、防治技术要点

1.防控策略: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的防控思路,统筹打好以赤霉病为重点、兼顾白粉病、蚜虫等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赤霉病要做到“主动出击、见花打药”。

2.防治时间:我县小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将陆续进入扬花期,牢牢掌握小麦扬花初期这一首次用药的关键时期,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切不可过早或过迟防治;

3.防治次数:要坚持一次防治不动摇;对高感品种、生育期极不整齐和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区域或田块,第一次药后5天左右开展二次防治;若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

4.防控药剂:优先选择效果优、含量高、安全性好的农药品种,推荐使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叶菌唑等高效防病害降毒素药剂及其复配制剂。

5.用药策略:

防治赤霉病药剂:第一次扬花初期用药选用抑制赤霉病孢子萌发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如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剂,第二次用药选用抑制菌丝生长的三唑类药剂,如丙硫菌唑、叶菌唑、戊唑醇,以及氰烯菌酯等药剂,第二次严禁使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要停用多菌灵等抗药性较高的药种,同时要严格按照标签要求,按规范使用农药剂量与次数。

防治白粉病药剂:可选用戊唑醇、环丙唑醇、氯啶菌酯、啶氧·丙环唑、氯氟醚·吡唑酯、唑醚·戊唑醇等药剂;

防治蚜虫药剂: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联苯·噻虫胺、噻虫·高氯氟等药剂;

以上防治药剂任选一种,搭配叶面肥,混合用药,一喷三防,开展总体防治。

6.不断推进统防统治。要加强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精准药械的推广应用和规范作业,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kg,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kg,高效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不低于1.5kg。要积极动员病虫害防控星级服务组织和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投身到赤霉病防控工作中来,推进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控。

二、注意事项

1.由于区域、田块、品种间小麦生育进程差异,生长不平衡性大,第一次用药坚持见花就打,抓住适期,确保扬花一块用药一块。

2.要用足药量,兑足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3.要强化统防统治,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4.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避免污染环境。


灌南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