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县城建设的科学性和宜居性,积极为广大市民创造干净整洁、方便舒心的生活环境是“方便灌南”的建设重点。记者了解到,在正在开展的“方便灌南”建设专项行动中,我县将围绕宜居宜业城区建设,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强化民生导向的城区建设发展机制,统筹规划配置城区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活动空间,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解决城区便民设施少、标准低、布局不合理、服务半径小等问题,增强日常活动服务功能,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
提升城市内部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城区功能布局研究,科学规划引导城区空间发展,推进多规合一,保障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推进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划分控规单元,对中心区、旧城改造区、拟出让的土地等重要控制区域,优先编制控规;完成部分重要节点区域城市设计,加强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城市风貌的约束和指导,从城市的总体空间布局,到局部地段建筑的群体设计和重要建筑的单体设计,包括城市色彩、景观轴线、天际线节点地标等,要有法定的高水平的城市设计;完成城市家具专项规划编制,城市家具规划设计要结合灌南实际,充分展现灌南城市文化内涵,要与城市面貌一脉相承,要将城市功能融入设计中,要与城市空间环境相一致,布局上要主次分明,使其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完成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修编,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布局合理化、学校规模化、条件均衡化、教育优质化的目标;完成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完善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构建具有灌南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完成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修编。结合城区发展新机遇和新要求,结合灌南自然、人文景观优势,因地制宜地构筑布局合理、特征鲜明、生态稳定、景观宜人的城区绿地系统;完成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修编,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区交通中的主导地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层次分明、结构优化、优势互补、设施先进、服务一流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完成公共停车场所布局规划,进一步改善城区交通环境,合理调节、控制、疏导城市交通,分析中心城区现状停车问题与症结,划定停车分区、制定各分区停车需求控制策略,结合道路状况和市民需求合理布局公共停车场;完成文化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适应市民文化、体育需求,注重实际、优化布局,加快城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百姓的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体系。
提升城市居住环境和公共配套。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便民市场、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设施。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城区公共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县第一人民医院、县实验小学新学区、扬州路实验学校等年内投入使用。完成灌南高级中学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县体育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创新棚户区改造体制机制,推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积极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按照“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成片改造”的原则,重点实施绩效宾馆东侧、二实小东侧等10个地块旧城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升级,逐步完善便民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小游园、小型体育设施等设施配套,开展社区环境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宜居水平。加强新建住宅区配套设施建设,从规划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过程监管、竣工验收、物业管理实施全方位监督,加强水、电、气、配套用房、公共绿地、休闲健身等公共设施建设的统一监管。完善街巷地名标志及道路指引牌。建成区内街巷地名标志及道路指引牌全部设立,标志及指引牌科学规范、整齐美观。
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品质和服务功能。推进公园绿地建设,统筹推进广场、公园、绿道、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建设,稳步推进各类公园绿地建设,实现公园绿地布局更均衡。积极实施街头游园建设,通过搬迁辟绿、拆迁还绿、见缝插绿方式,推进“点”状绿地增量扩容,构建小、多、匀、精特色街头游园体系。有序推进道路、河滨绿化工程,建设鹏程路绿地面积4万平方米,打造周口河风光带,郑于大沟两岸,悦来河西侧,以及六塘河两岸河滨化工程。
提升公用设施和公共产品保障能力。加快区域供水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县城区支管网,进一步完善区域供水管网,实现县、乡、村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重点实施盐河东岸、新莞南路、周口河东侧污水灌网建设,每年新增污水管网8公里。加强城市供气保障,新建燃气管道30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98.2%。加强城区照明保障,完善城区功能照明,主干道亮灯率98%,次干道、支路亮灯率达96%,照明设施完好率达到95%,景观照明设施完好率达90%。
目前,“方便灌南”建设工作的各项具体项目已经安排至县规划局、民政局、住建局等多个职能部门,计划到2016年年底全部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