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及
“十三五”时期工作思路
灌南地税局
(2016年6月6日)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现将我局“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时期地税工作情况
“十二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税收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以税源专业化改革驱动自身建设,以税收治理能力提升增强职能作用,组织收入稳增长,落实政策调结构,优化服务惠民生,改进作风提效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组织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行业”、“江苏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地税系统文明单位”、“连云港地税系统依法行政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系统现有“全国巾帼文明岗”1个,“江苏省文明单位”1个、“江苏省青年文明号”2个、“江苏省工人先锋号”1个;所有分局及稽查局都被评为“连云港市文明单位”,更连续多年在县有功单位评比和软环境测评中名列前茅!
(一)税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十二五”期间,我局加大工作执行力度,狠抓组织收入主业,税收收入质、量齐升。5年来,我局累计组织各项收入141.97亿元,年均增长24.64%,其中税收收入118.42亿元,年均增长24.93%。5年来,我局突出杠杆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成效显著,累计征收社会保险费17.9亿元,年均增长25.32%。
(二)税源专业化改革建成体系。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优化纳税服务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持续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形成了征、评、管、查分设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设置基础管理和风险应对分局,形成高等风险重点稽查、中等风险评估应对、简易风险提醒提示、大企业税务审计、重点税源企业日常监控以及跨境税源反避税调查“六位一体”的税源管理模式,实现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
(三)税收征管能力有效提升。应用税收预测分析平台,上线存量房评估系统,全面实施建筑业委托代征,加强建筑项目管理,强化个人所得税风险管控。实施“以地控税”,持续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依托税收征管保障平台,加强第三方数据分析利用,加强反避税调查,服务“走出去”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四)法治税务建设全面深化。全力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和税款征收裁量权标准。修订汇编27项内部规章制度,促进科学民主决策,防范内部风险。推行风险应对复审模式,形成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绩效监督风险管理闭环体系。开展专业化稽查改革,有针对性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各类重大涉税违法案件。
(五)纳税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合理设置办税服务点,开发全功能网上办税服务厅,积极推广自助办税机,形成实体办税、网上办税、自助办税“三位一体”的办税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全面推广“免填单”业务,扩大同城通办业务范围,推行全程退税无纸化平台,简并涉税资料报送。全面深化国地税合作,互派办税人员,互设办税窗口,互置自助设备。
(六)干部履职能力不断加强。注重文化引领,寻访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注重绩效激励,完善组织绩效,研究绩效管理结果与单位评先、个人评优、干部提职等相关联的办法,促进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融合,考评结果与激励、问责相结合。注重作风效能,深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旗帜鲜明地落实八项规定。注重廉政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开发廉政学习教育平台,提高教育成效。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税收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政策减收效应叠加,收入结构性风险加大;部分税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和素质不高,依法治税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征管改革成效明显,但信息化条件下业务与技术融合还不够紧密,数据的“质”“量”都需改进;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维权诉求和减负要求不断增强,便捷高效的办税服务和精准有效的遵从引导服务需要加强;新的时代背景下干部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干部思想出现浮动,不同程度存在“作风不实、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的现象。
二、“十三五”时期工作思路
“十三五”时期,我局将围绕大力组织收入、为灌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的更多“真金白银”的工作目标而努力。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高质量的税收增长。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保持收入持续稳定高质量增长,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灌南”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持,是地税部门面临的难题。我局将树立三个理念:一是科学增长理念。正确把握税收新常态下组织收入的新形势,在认识到经济稳定向好对地税收入带来机遇的同时,深刻认识经济增长减速换挡、结构性减税力度不断加大、税制改革加快推进对地税收入的影响,科学确定收入目标任务,使得地方税收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税收职能作用与地方政府职责相协调。二是依法治税理念。规范征管秩序,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杜绝寅吃卯粮、突击征税,保证税收收入质量,实现真实、没有水分的增长。同时,牢固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做到当免则免。三是“放水养鱼”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资金、政策、环境等方面支持税源建设,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和涵养税源。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成长性企业的支持力度,落实创业创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到大小兼顾、新老相替、前后衔接,不断增强税收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提供多元化的纳税服务。随着“营改增”试点的全面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进程的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上日程,地税部门的服务对象将出现法人纳税人、自然人纳税人并重的格局,纳税服务工作将面临更直接、更复杂的矛盾。同时,随着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纳税主体趋于多元,纳税需求更加多元,需要前瞻性地做好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基于这一趋势,我局的纳税服务将围绕“便捷高效的办税服务”和“精准有效的遵从引导服务”两个重心,牢固树立大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大数据、新技术优势,全力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和联动服务链条,通过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全面实现税法遵从度、纳税满意度“双提升”和纳税成本、基层工作负担“双减负”。重点围绕遵从服务引导、需求响应管理和服务质量监控,加强涉税数据综合分析,优化纳税需求分级分类管理,把握纳税人遵从影响、行为偏好和服务反馈,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实现服务资源配置合理化和服务体验最优化。
(三)构建科学化的征管模式。根据总局《“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和省局“两大工程”,以完善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主攻方向,以促进纳税人税法遵从为主要目标,深化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为信息化为支撑的征管改革,在外部形成地税部门与纳税人良好沟通、与政府各部门数据联通、与国税局工作融通的征管环境,在内部形成机关与基层纵向贯通、机关职能部门横向互通、“征、评、管、查”及事项流程畅通的现代化税收征管格局,进一步提高征税工作效率,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加强国地税协作,逐步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提高纳税人满意率。加强国地税管户征管状态的匹配,联合进行基础登记信息的清理,统一双方征管系统中纳税信息,提高依法征收率。
(四)提升大数据治税水平。不断强化信息聚集和分析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强化信息集中、推进开放共享的思路推动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数据挖掘,配合税制改革和经济转型,不断调整信息采集重点,改变“有需求,无数据”的现象。落实“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围绕“热点”、“堵点”和“痛点”,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前台后台贯通、统一规范高效的新一代电子税务局,真正提升数据应用能力。强化税收风险识别、排序和应对,以情报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前置步骤,拓展信息情报交换通道,形成以涉税信息的采集、整理、应用为主线的管理体系,为强化税源管理提供外部信息保障。
(五)锻造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围绕税收现代化战略布局,把握严管善待主基调,以能力素质提升为核心,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业务技能培训、岗位实践锻炼为抓手,全力打造“忠实履职、安全履职”的地税干部队伍。稳步推进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管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围绕组织管理目标,以个人绩效考核为突破口,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努力实现个人理想和组织目标的同频共振。深入挖掘宣传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强大力量。改进干部选拔方式,盘活干部资源,释放整体潜能。根据干部不同年龄结构,制定科学的培养使用办法,充分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优势,提供发展机会。立足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不同需求,精心开发教育培训项目,通过轮岗交流、技能大赛、项目攻关等形式,促进干部在实践中成长,在岗位上成才,增强干部的职业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