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014309260/2007-00023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其他,其他,报告
发布机构: 灌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07-02-01
文号: 关 键 字:
内容概述: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次数:  字体:[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1月15日
在灌南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陈书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6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家宏观形势,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推进结构调整,经济总量不断跃升
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17.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 ∶∶调整为 ∶∶;人均GDP由2005年的 元增加到   元,增长   %;预计完成财政收入5亿元,增长 %;完成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增长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 %。多项指标增幅荣登全市榜首,有望夺取全市综合目标考核“四连冠”。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工业主导地位得到加强,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33%,占GDP比重 %,同比提高 个百分点。规模企业总数达113家,净增31家;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产值 亿元、销售收入 亿元、利税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 %和 %。成功举办“民营企业发展竞争力大讲堂走进灌南”、汤沟酒业战略发展高层论坛和新品推介等系列活动,重点骨干企业效益、质量同步提升。全年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 个。裕立化工、三鑫金属等新增规模企业预计完成现价产值 亿元、销售收入 亿元,成为工业经济快速提升的重要增长点。全年工业用电量   万千瓦时,增长 %,增幅全市第一;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0亿元,增长47%;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项目 个,增长 %。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围绕“20字方针”,出台“三个六”政策,新农村建设强势破题。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2亿元、同比增7.5%;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同比增15.5 %。启动实施国家优质粮产业项目,粮食亩产、总产双超历史。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万亩设施蔬菜、淮山药、浅水藕示范区初步建成,30万只獭兔产业化集中区、万头生猪养殖集中区等12个高效农业示范区初具规模,顺利建成林业科技示范园、天顺牧业等18个龙头企业。农业品牌不断增多,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10个,**牌浅水藕通过日本GAS和美国NOP有机食品认证,成功打开日、韩和美国市场。在全市率先开通农业一线通信息服务工程,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农民经纪人280人,完成各类培训12.9万人次。投入资金1.06亿元,全面完成农村新五件实事年度目标任务。
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县新增内联项目257个,实际到位资金41.8亿元,同比增长 %;在建投产项目180个。成功举办青岛、杭州、嘉善、温州等投资推介会,积极参与苏洽会、苏台会、海外江苏之友、农洽会等商会,成立20个招商分局,开展组团招商,各项活动卓有成效,接待国内外来访考察客商6000余人次。利用外资实现突破,新批外资项目 个,实际到帐外资5000万美元,增长138%,完成市目标143%,外资增幅及完成率双列全市金牌榜。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地方自营出口2100万美元,同比增长140%。对外合作进一步扩大,实现外经营业额2050万美元,新增出国劳务490人。
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39亿元,分别增长16.5%和16.1%。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97户、个体工商户2629户,新增注册资本总额 亿元。投入建设资金8.5亿元,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20个,金都宾馆、好生活广场、南方家园农民创业园等投资规模超亿元项目强力推进。万里物流、中国通用水运物流、华茂船务物流等大型物流项目顺利实施。服务业品牌建设效果显著,悦来集美食一条街成为广大市民餐饮消费的第一选择,被誉为“苏北夫子庙”。家得福、农工商、华联等品牌超市进入灌南,提升了市民消费水平。新安商城、西湖商业广场、好生活广场遥相呼应,形成新的商贸聚集区。
二、以基础建设为引擎,优化软硬环境,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园区发展再创辉煌。经济开放区投入建设资金 亿元,新铺道路 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物流、商务、行政、综合服务等四大功能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力打造适合人居和创业环境的生态园区。化工产业园区加大园区环境整改力度,投入建设资金 万元,新铺道路 公里,铺设排水、排污管道5万米,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组建园区消防支队、环保分局,启动实施污水处理厂、华夏热电等项目,成为苏北地区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顺利取得国家级绿色环保通行证。两大园区新增进区企业 家,实现产值 亿元、利税 亿元。临港产业区建设全面启动,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灌河开发投资公司,船舶工业园建设快速推进,先后引进恒成船业、宇腾港务、红旗电缆等12个超亿元临港产业项目,成为县域经济潜在的增长极。
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总体规划全覆盖,完成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新莞路、沂河路等城区16条道路建成通车;市民文化中心行政主体工程如期封顶,四星级灌南宾馆主楼投入运行,海西公园建成开放;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建成,并成功申报国家AA级景区;启动实施西来庵、引羊寺建设。出让土地11宗共815亩,实施亨通家园、香树湾等16个地块开发,建成商住面积19万平方米,在建面积41万平方米,建成乔庄新村一期近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质监局、检察院等办公大楼竣工启用;大盛板业6万立方米均质板生产项目获“扬子杯”奖;城管创优顺利通过省级考核,成为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全省第一县;快速稳妥推进新、老城区及工业园区等地块拆迁,拆除房屋面积9.8万平方米。扎实推进中心镇建设,长茂新区建成8000平方米综合楼,汤沟镇建成两个仿古牌坊及景观大道,东北中心镇完成部分道路管网工程。实施兴港、小南、路北等中心村建设,张庄新村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典范工程。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入交通建设资金 亿元,235省道4.5公里改线工程有序推进,中心路、兴汤路、花集路等12条113.3公里县乡道路如期竣工;在全市率先实施“十一五”乡村公路工程,建成64条102.6公里乡村公路,县域路网进一步完善;改造人民桥等危桥43座,新人民桥成为全省跨度最大的城市桥梁,春节前确保通车;提前实施并建成沿海高速灌南互通工程,启动建设全市首个投资超3亿元的特大型水运枢纽工程-盐灌船闸。疏浚县乡河道19条108.1公里,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建设配套建筑物732座,砼防渗渠108公里。220千伏金庄变电站建成投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全面实施以“整治环境、整理村庄、整合制度、整顿队伍”和“出重拳、出实招、出成效”为主题的“四整三出”系统工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县城乡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刷新墙体面积40万平方米,新增亮化项目20多个,新添县城区及中心路路灯740盏,新建、改建新东北路、新文化家园等处公厕9座,新建垃圾房2座、垃圾池220个,添置垃圾桶800只,清运垃圾万余吨,拆除各类违章搭建近2000处,修复、硬化道路4万平方米,新铺下水道8860米、人行道板8.2万平方米;新建沼气池1200座,疏浚村庄河塘475条(个)296公里,新植成片林8000亩,森林覆盖率达22.5%,力拔全市头筹。市民文化中心、机械工业园建设现场被评为省级文明工地。开展声势浩大的“千企评机关”活动,加大投诉查处力度,推进软环境建设二次革命,在“2006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评比中居第22位,创造了周边地区最好的发展环境和最响亮的招商品牌。
三、以和谐稳定为前提,构建保障体系,安定局面得到巩固
信访稳定呈现新格局。完善信访综合接待、领导预约接待和信访听证等三项创新机制,抓好信访稳定机构和队伍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一个大院、三个体系、五项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一三五”信访工作大格局。深入开展矛盾集中排查活动,有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32件,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实现进京去省上访零登记,信访稳定工作连续四年位列全市金牌榜。
政法安全展示新面貌。深入开展“平安灌南”创建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盗窃行为,全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成农村警务室231个,安装报警系统102套,侦破各类刑事案件892起。王立步被司法部授予“二级英模”称号,成为全国先进人物的重要典型。全面开展“五五”普法,社区矫正率达100%。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构建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大力开展 “安全生产基础年”活动,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加大危化品、烟花爆竹等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力度,连续6年未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
社会保障建立新机制。加快完善多层次的城乡社会保险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构建五保户集中供养、孤儿集中抚育、革命伤残军人和老复员军人遗孀定补、残疾人生活专项保障和城镇困难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大病统筹救助五大保障体系,使特殊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救助。社会保障基金征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企业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其中城镇居民纳入低保范围1752人,乡镇21871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型劳动就业广场正式启用,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498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22万人;按时发放17751名失地农民补偿金,切身保障失地农民利益。
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以联合审批、项目代办、帮办等制度为主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用 “以票控费”收费系统,全年共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3.8万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以上。以县良种棉轧花厂、粮校等6个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为重点的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发展,分流富余人员243人。县乡事业人员基本完成了全员聘用制改革,已办理人事代理手续5600份。灌南商夏、一建公司等国企改革有序推进。完善“乡财县管”改革,乡镇运转正常、债务化解成效明显。推进政府“管采分离”改革,全年完成政府节支864万元,节约率达18%。
四、以协调发展为取向,坚持五个统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教事业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年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5项,其中省以上12项,星火计划项目 项,完成专利申报33项,大盛板业“农林生物质工程”课题项目获批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南方木业成为我县第二家省星火龙头企业。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全年引进各类人才 万人。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58000名小学生和36680初中学生免收学杂费,对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发放17750套课本,灌南高级中学顺利通过省“四星”级高中创建目标,县教育中心先后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专业验收;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率等主要指标增幅全市第一;全面实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全年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人次,高质量完成农民培训目标
卫生事业稳步提升。完成“初保先进县”创建工作,农村卫生工作水平得到提高;全面设施“农民健康工程”,继续完善和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率先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付费;加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全年投入620余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设备配置及病房楼建设,完成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创建工作;全力推进母婴安康工程,建立母婴绿色通道,推广妇幼保健保偿,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县人民医院实现与省人民医院及镇江一院对口扶持,改革不断深化;重拳打击非法行医,有效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加快农村改厕,全年共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1400户;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文体广电硕果累累。实施文化“三送”工程,全年送戏下乡56场、送电影下乡1182场、送书下乡3万余册,有线电视提前实现村村通,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8118户,《灌南新闻》成为入围全市“十佳”的唯一县区电视栏目;文艺创作成绩斐然,“五张名片”效应继续放大,全年共创作小品、书画、魔术等各类文艺作品180余件,李梅芳成功卫冕亚运金牌,并取得北京奥运会入场券;完成汤沟酒酿造技艺申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汤沟老窖池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工作;高质量完成省定文化站建设目标任务。群众体育工作受到省市表彰,在全省县级组田径比赛中,我县所获金牌数、奖牌数、总分均位居全市第一,金牌数、奖牌数在全省名列第四、第五名,取得我县参加省县级组田径比赛历史最好成绩;“百村健身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完成100个行政村的健身设施建设。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顺利通过省“十五”计生创建工作验收,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得到省市肯定;具有鲜明计划生育特色、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强化环保法规和环保责任制落实,加大园区污染防治力度,实行污染物排放登记许可制度,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强化土地管理,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大力度处置闲置土地,促进土地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其他事业成绩突出。平安灌南创建和安全生产监管得到全面加强;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得到省市充分肯定。统计、审计、物价、工商、质监、供电、电信、邮政、盐业、档案、气象、地震、人防、接待、外事、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妇女儿童、残疾、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业绩。
一年来的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始终坚持加快发展。摈弃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相继出台了“三个四”、“三个五”、“三个六”等新政,牢固把握加快发展主旋律,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以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以扩大开放增创区域竞争优势,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必须以开拓创新为动力,始终坚持率先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务实求变,打破常规,采取军事化方式纵横组团推进,始终坚持超前谋划的工作作风;面对宏观调控的大趋势,我们不等不靠,另辟蹊径,运用市场手段破解发展难题,始终保持率先发展的引领地位。实践证明,勇于创新是我们克难攻坚、率先发展的重要法宝。
必须以统筹协调为保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够协调、不够全面的问题,更加注重集约经济,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实现了城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功能互应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生态保护,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须以关注民生为根本,始终坚持和谐发展。我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出台困难群体救助办法,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始终把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统一起来,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协调起来,把改善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起来,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关注居民生活,更加关注社会进步,全县上下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
各位代表,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县人民经受严峻考验、战胜各种困难、取得辉煌业绩的一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英明决策、坚强领导、率先垂范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结果;是省市扶贫工作队不畏艰辛、大力帮扶、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条战线干部群众、省市扶贫工作队、驻灌部队官兵、来灌投资客商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低,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城市带动能力不强,城市化进程还比较滞后;财政实力比较薄弱,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机关行政效率还不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7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07年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实现崛起振兴的关键之年,更是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灌南的突破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7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县第九次党代会和县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各项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率先发展、超常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以工立县、以港兴业、以城带农”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灌南建设成为充满活力、人民幸福、和谐安宁、令人向往的“连云港经济强县、苏北发展快县、江苏产业名县”。
2007年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增长18%;完成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增长44%;实际到账外资50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增长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5%。
2007年工作的主要措施是:
(一)突出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工业立县主战略
做大两大园区。继续“采取内外联手、政策取胜”的思路,内举全县之力,外联各方要素,加强两大园区建设,实现从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环境、质量、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县经济开发区重点抓好综合服务区、物流园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B区建设、全面拉开C区框架,不断完善“台湾工业园”配套设施。年内固定资产投入突破20亿元,入库税收1.2亿元。化工园区在与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南京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的基础上,发挥苏北唯一省级化工园区优势,积极推进热电厂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增强硬件配套功能。迅速提升化工产业支撑水平。年内新增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入库税收2亿元。
做强五大产业。按照“培育主导产业、做大产业群体”的思路,酿酒食品业要充分利用汤沟酒的品牌效应和优质资产,加快寻求与上市公司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规模和层次,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尽快确立“第一苏酒”位置。板材家具业要以规划建设木业城为契机,以黄河家具、捷达木业、华展木业、新光阳木业等为龙头,积极打造“全省板材家具三强县、全市木材加工第一县”。冶金机械业要突出培强机械工业园、兴鑫建材、泰力不锈钢、鑫隆炉料等重点企业,年销售规模突破百亿元。化工产业围绕产业集聚化、功能配套化、产学研一体化、环境友好化的发展方向,主动对接苏南化工产业转移,放大产业集聚效应,积极打造全国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皮革服装业年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
做优百强企业。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大力实施百家企业帮扶工程,集中精力发展壮大一批优势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大盛板业、海邦化学、金泉皮业、天意消防等产业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规模企业100户,将其培育成全县工业的领军企业和纳税大户。继续开展企业星级评定,落实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土地供应、贷款扶持、项目申报、优化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充分激发企业做大做强的内生动力。年内,新增星级企业10家。
做活民营经济。 坚持多措并举,大力提升民营经济的规模质量。充分发挥民资、民智、民力作用,全民创业催生一批;吸纳各类民间资本参与国有经济调整,国企改制整合一批;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和协作配套,培育载体集聚一批;鼓励有规模、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强化扶持做大一批。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投资担保公司作用,增强中小企业展的金融支撑能力;完善市场开发、创业培训、法律咨询、技术创新等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信息网络和对外联络平台;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规范管理,激发企业争创品牌的内在要求。年内新增私营企业 家,个体工商户 户,新增注册资本 亿元。新增省市级名牌产品 个,商标 个。0
(二)重抓灌河开发,强势培植临港产业增长极
科学规划岸线。积极与南京河海大学、深圳规划设计院、上海第九设计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合作,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岸线利用、基础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精心规划临港产业布局,尽快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临港产业集群;快速推进“一带三区”建设,即沿灌河77公里海岸线的临港产业带、东部精细化工区、中部机械加工区和西部商贸休闲服务区;珍惜岸线每一寸岸线资源,严格岸线审批管理,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利用与储备的关系,科学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确保灌河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布局。
加快基础建设。积极与北京、香港、韩国等国内外大企业联系,努力搭建高层次的项目、融资、信息交流平台,在更高领域、更高层次宣传推介灌河;在去年成立江苏灌河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人才精、技术优、订单多等优势,加快共同开发灌河步伐;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大项目的落户提供承载平台,快速实施船舶工业园“五纵一横”路网工程,迅速提升船舶工业园形象;加快建设长茂新区,完成“四纵四横”道路建设工程,启动2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及老镇区商住楼工程;快速实施新港大道、河滨大道建设,打通疏港道路,扩大临港腹地。
壮大特色产业。围绕灌河开发目标,瞄准国内国际知名造船企业,着力招引大企业、大集团,以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应。依托灌河岸线腹地广阔、航道顺直、区位突出等优势,全力打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港口物流等特色产业。恒成船业在已落实22亿元国际造船订单的基础上,确保年造船10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投资8.5亿元的红旗造船、5亿元的环球造船明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年内临港产业新增超亿元项目20个,其中船舶制造项目10个,万吨级码头10个。至“十一五末”,临港产业将实现1234目标,即新增临港工业务100家,造船200万吨,港口吞吐量3000万吨,实现产值400亿元。
(三)坚持富民优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度提升现代农业。发挥支农政策的激励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进境外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建设农村,致富农民,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全县“三圈两区”规划,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给予进区项目特殊的优惠政策,打造项目农业发展平台,在更高的层面上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年内新创农业“三品”14个,新引进投资超500万元的龙头企业20家,创省级龙头企业3家。重点放大林木资源优势,实施10万亩幸福林海工程和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集生产、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观光农业。集成花园、新安镇、三口、百禄、新集的特色农业资源,发展设施栽培和加快品牌建设,市场占有率和外向度,打造高效农业、外向农业、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以林木科技示范园为核心,建设绿化苗木园区,年内建设2000亩的核心区,带动群众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以天顺牧业、宏远牧业、悦诚牧业等为龙头,发展壮大生猪、食草动物两大农牧产业。
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挖掘内部潜力,建设高效农业促增收。大力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和打造十大产业带,做大特色蔬菜、畜禽养殖、花卉苗木等三大主导产业。扶持合作组织,推进产业集聚促增收。以“四有”创建为抓手,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着力培育14个农业产业关联度大,利益分配机制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形成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产业高地。鼓励农民创业,发展能人经济促增收。认真落实激励农民创业的“三个一”政策、农民进城的“三个四”政策和农村发展的“三个六”政策,鼓励农民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出台扶持农村经纪人发展的优惠政策,年内重点培养280名规模农民经纪人,形成“企业带能人、能人带农户”的增收新格局。完善服务平台,壮大劳务经济促增收。依托劳动就业广场等平台,完善“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和工作流程,实现外出劳务的人员技能化、输出常态化、管理规范化和服务全程化,全年在外劳务稳定在22万人以上。
高标准推进镇村建设。本着“总体规划、逐步实施,整村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年内完成所有中心镇、村的总体规划。选择20个有主导产业、有坚强班子、有群众基础、有积极要求的村,整合各级各类资金,集中投入,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村庄布局合理,田园环境优美、民风政风清和、能够自我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示范村。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禁在规划区外新、改建房屋。完成成片造林1万亩,农田林网10万亩,四旁植树200万株,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在全市的领先位置,建设以公路为中轴的绿色风光带、河道为标线的水上风光带、村庄为核心的田园风光带,打造绿色灌南、生态灌南。
全方位发展公益事业。继续以实施好农村新五件实事和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为龙头,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全面跃升。新建乡村公路200公里,改造危桥6座,加大道路通达深度。疏浚县乡河道21条计111公里,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兴建各类配套建筑物560座,新建砼防渗渠道50公里,开挖土方800万方。增加对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确保贫困学生享受义务教育,帮助特别贫困的家庭学生完成更高层次学业。完成各类农民培训1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巩固在98%以上,80%乡镇和村按标准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继续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确保完成3000户,力争5000户。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所有乡镇文化站要达到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标准,50%的村要在村部设立室、文体活动室,配备必要的活动器材。
(四)主攻招商引资,快速推进区域经济外向化
把握原则,构筑招商平台。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坚持六个强化。强化领导招商,更加突出领导干部在招商引资上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榜样示范作用,继续推行领导带头招商,增强招商责任感,提高引资成功率。强化规划招商,优化我县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规划,依靠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对接,优选招商战略重点和方向,提升层次,构筑高规格招商平台。强化专业招商,进一步充实、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坚持培训、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专业招商人员接触高层次投资商、借用高层次招商平台、研究跟踪产业发展方向、攻坚突破重大项目的能力,形成与我县大招商、招大商的形式要求相适应的招商战斗力。强化大项目招商,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在产业布局、优惠政策、考核导向上进一步向大体量项目、科技型项目、税源型项目倾斜,努力形成突破重大项目的氛围和机制。全年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40个。强化产业链招商,围绕冶金机械、化工医药、造船物流等产业,加快推进上下游产业延伸和集聚,加快构筑产业集群。瞄准国内一流大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从链节到链条逐步引进。放大亚邦效应,推广奉城模式,努力引进5—10个“以一当十”的基地型项目和“以一引十”的旗舰型项目。强化以商招商,切实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高水准服务,不折不扣兑现土地、税费等相关优惠政策,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去带动更多的客商朋友来我县投资兴业,形成投资项目的追加效应和以商引商的“葡萄串”效应。
突出重点,提高引资成效。在招商领域上境内以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为重点,主攻青岛、广东、福建的日韩资、台资密集区,浙江温州、杭州等民资富集区,上海、苏南的产业转移区。境外强化对日韩台、东南亚、香港等地的招商,有目的、有针对地走出去,捕捉商机,寻求项目。在招商项目上以工业项目为重点,突出造船、钢铁、机械、化工、皮革等重化工业、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食品、板材等资源深加工产业,力争在3—5年内将我县建成连云港市乃至苏北地区的制造业基地。积极拓展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招商。在招商方式上以节会招商为重点,精心准备节会招商,通过参与或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在项目开发、客商邀请上多花更多的精力,以求取得实效。明年在重点外资引进区域举办系列投资说明会,巩固和扩大灌南在外影响力。发动企业借政府节会搭台的机会,积极主动招商引资,真正收到“节会搭台,经贸唱戏”的效果。
积极引导,拓展外贸外经。调优出口产品结构,着力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等优势行业的持续出口能力,提高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化工、医药等产品在出口商品的比重。支持和指导5-10家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努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确保地方自营出口总额2500万美元。积极开展国际劳务合作,拓宽外经业务渠道,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规模。全年力争完成外经营业额3000万美元,年末在境外人数1800人。
优化服务,打造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大灌南“政策洼地、服务高地”的品牌效应,解决好投资者反映的问题。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严格首问负责制、项目代办制、一门办结制等制度。继续完善为外商配套的休闲娱乐、医疗卫生、子女就学等设施,提供人性化服务,使外来投资者在灌南不仅事业有舞台,而且生活有质量,真正把灌南打造成“本地人自豪、外地人羡慕、投资者满意”的家园。
(五)注重规划先导,强势构建城乡格局一体化
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引领城乡建设。牢固树立“规划是政府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规划职能。进一步完善县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街景规划、水系景观规划,启动编制各地块修建性详规及绿化、防洪、供电等专业规划;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要节点及周边景观进行重点规划,力求城建综合效益最大化,打造设计经典;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着手编制镇村建设控制性详规。加强规划管理,健全技术初审、专家评审、政府审批的规划决策机制。规划一经审批,非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和违反,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以增强功能为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盐灌船闸、新港大道等10项交通工程,总投资3.8亿元。盐灌船闸当年投资1.2亿元,完成征地拆迁及闸室主体工程;启动建设总投资5.1亿元的新港大道项目,当年投入5000万元,建成县城至三口段路基工程;235省道改建工程力争上半年竣工;新建、改建县、乡、村公路240公里,桥涵50座。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继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新建或完善淮河东路、新莞路、徐州路等10条城区道路;建成地表水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停车场;结合盐河航道整治,开挖疏浚西悦来河,实施“三河”风光带建设,启动五龙口湿地生态园建设;新(改)建4座公厕、2座地埋式垃圾中转站。有序推进地块开发,加快办公用房建设。实施德汇花园、华辰国际花园、工商局地块等20个地块开发,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市民文化中心一期工程“国庆”前装修完毕,启动二期工程及人防指挥所建设,新建人武部、建设局、公安局等6处办公楼,改善办公条件。
以提升县域形象为导向,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把全年作为环境整治年,继续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原则,深化“路段长责任制”,全面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搞好城区道路、街巷保养保洁,净化美化市容市貌,巩固城管创优成果。加强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人民西路及新建道路两侧环境,把人民路建成县城迎宾路、景观路。完善城区路名标牌、交通标志、信号灯等交通设施,整顿城区交通秩序,倡导礼让行车、文明走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严惩违法建设行为;规范物业管理,健全机构,完善机制,理顺关系,提高物管从业人员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打造整洁靓丽、秩序井然城市形象。
(六)狠抓开源节流,切实增强财政综合保障力
强化财税征管,做大财政蛋糕。广开生财思路,培强做优财源。重点引进单体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强的项目,突出抓好酿酒食品、木材建材、冶金铸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船舶制造等支柱工业产业和商贸流通、房地产、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其做强、做大,培植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知名品牌,尽快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骨干税源。拓宽聚财思路,壮大财政实力。加大财政收入考核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控,实行欠税公告制,杜绝发生新欠,努力清收陈欠,提高征管效率。创新理财思路,提高用财效益。严格执行预算法,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财政支出安排向重点事业倾斜,向薄弱环节倾斜,向基层倾斜,严禁随意或超预算安排支出;加大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力度,逐步清理和化解县乡债务。
改善金融环境,优化金融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货币政策,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开展多层次的信用创建活动,建立社会征信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房地产、担保等社会中介机构,提高中介服务的市场公信力和服务水平。搭建银政、银企沟通平台,健全经济、金融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项目融资推介制度,促进信贷资金与企业、项目的有效衔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增加授信额度,全面提高金融信贷水平和效率。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维护金融稳定。力争用5年的时间,建立起良性互动、运转协调、健康有序的金融生态环境。
深化各项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完善财税改革,全面推进财政收支分类改革、省级支农资金“打包”试点改革、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调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行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推进部门审批项目“两集中、两到位”,全面推进“一表制”审批。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参与商品流通,构筑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改革,建立农技推广新机制。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完成灌南商厦、一建公司等企业的改制工作。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公务员法》,切实抓好人事人才工作,逐步建立以政府鼓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人才激励机制。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突出清廉为政,强力打造廉洁型政府。政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积极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认真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各种措施。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腐的工作领域。继续深入开展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药品流通和政府采购等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行动,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把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
突出爱民从政,强力打造亲民型政府。人民的地位最高,亲民是我们的本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零距离”地听取群众的呼声,“面对面”地感受群众的需要,“心连心”地帮助和群众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和难题,坚持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继续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包案下访责任制,包调查、包处理、包解决、包稳定,把信访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造成重大失误的实行“一票否决”。
突出高效勤政,强力打造效能型政府。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理顺责任分工,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完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全面推行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绩效标准和考评办法,加强效能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突出规范施政,强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强化“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发布机制,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畅通群众了解公共信息渠道,以建立便民、利民体系为重点,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加快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向属地化,社会化社区体制转变。
突出依法行政,强力打造法制型政府。 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决策效果评估制度,使决策更加切合实效,更加符合群众利益。健全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