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在青年干部培养中,坚持以精准培育为核心,科学确定总量、有效把握变量、切实确保质量,有效加速了青年干部成长成才。
调研式考察,确定需求“总量”。组成7个干部考察责任区考察组对全县98个乡科级领导班子、349个中层重点岗位进行调研式考察,从思想状况、学历层次、岗位经历、任职时长、学习培训、工作实绩、干群反映等7个维度进行细致分析,形成干部配置情况分析表和未来3—5年党外、妇女以及专业型等各类青年干部需求走势图,较为准确掌握青年干部培养锻炼基本规模和80后、90后青年后备干部资源情况,并将106名青年后备干部纳入全县“薪火先锋”干部库。
个体式分析,把控成长“变量”。围绕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决策决断、业务素养、统筹协调、矛盾化解、应急应变、群众工作等8个因素,制定《青年干部培养锻炼需求征求意见表》。对库内青年干部进行二次考察,通过访谈和书面调查等形式,向干部本人、相关领导、单位同事及服务对象广泛征求意见。根据考察情况,个别化确定每名青年干部培养锻炼的主要方式,有效推动理论研修、上挂下派、轮岗交流、一线锻炼等培养方式与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科学对接。
项目式推进,力求培养“质量”。实施“523”能力提升项目,每年选派5批,每批不少于20名优秀青年干部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信访稳定等3个一线实践锻炼。推进“234”干部轮岗项目,面向科级、单位中层两类青年干部,3年内有序安排轮岗交流400人以上。搭建“半月谈”青年干部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培养锻炼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建立培养锻炼成效跟踪评价机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每名青年干部做出阶段性评价,评价结果向本人、派出单位和实践锻炼单位反馈,并计入干部成长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