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
索引号: 11320724MB1807543H/2017-00071 信息分类: 其他, 其他,其他
发布机构: 国家税务总局灌南县税务局 发文日期: 2017-05-23
文号: 关键字:
内容概述: 基层反映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还存在三短板亟待补齐

基层反映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还存在三短板亟待补齐

浏览次数:  字体:[ ]
 

基层反映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还存在三短板亟待补齐

    垃圾分类事关民生福祉、城市形象,更关系到全体国民的卫生安全。今年3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编制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近年来,我省及各地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三大短板亟待补齐。1、宣传教育待加强。不少基层群众甚至包括环卫工人对生活垃圾分类缺乏明确认识,多数群众不了解分类知识,社区也很少做垃圾分类的宣传或者教育,导致居民很少分类扔垃圾,基本上是随意一扔。分类投放参与率和准确率的低下已成为制约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突出问题。2、基础设施跟不上。受制于现有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工艺落后及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周期的影响,当前大多是居民分类投放的垃圾在环卫车辆收运时直接混装在一起,即使能够分类运输,分好类的垃圾要得到无害化处理也还缺乏配套设备。3、立法配套缺乏是“硬伤”。多数地区目前尚未做好垃圾分类的充分准备,缺乏相关的立法和规范,且可借鉴的成熟模板较少,处于摸索探索阶段,还需要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予以明确。

    为积极有效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质量,基层建议:1、“大棒加萝卜”,提高群众分类意识。广泛开展社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创新宣传模式吸引群众参与,如对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实行积分兑换,可以兑换电商代金券、品牌商家折扣券、日用品等;同时将垃圾不分类的代价明确告知群众,对垃圾不分类行为进行处罚,让群众自身利益与环境利益挂钩,达到让违规者喊疼、让守规者受益的效果,倒逼群众参与度的提高。2、软硬兼施,提高后端处理能力。提升优化早期投入建设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满足群众当前亟须的垃圾分类投放需求,同时加快提供与垃圾分类工作相匹配的处理设施、设备,提高后端垃圾处理能力,避免前端垃圾分类工作的徒劳。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探索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提升分类回收和处理水平。3、明确责任,让垃圾分类“有法可依”。制定完善惩罚和奖励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规范,对垃圾分类各环节责任规定明确,做到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群众按规范要求分类投放垃圾,明确自己作为“污染者”应尽的基本责任和作为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政府履行好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加快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两方齐发力,将有效改变我国垃圾围城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