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保量 线面结合
镇村联动合力打造美丽新田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田楼镇推进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在全区域美丽乡村及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我镇排出时间表、明确任务数、划定路线图,通过全镇干群合力拼搏、苦干实干,水美小海、和美林丰、绿美新盘的框架和格局已初步显现,镇域面貌焕然一新,新港大道沿线形象明显改观。
前四个月,全镇累计投入资金434.7万元,其中机械投入117万元,清理沟塘165个,33.5万平方米,挖土29万方,疏浚整理后的沟塘达到边直、坡平、塘方、水净的目标;投入人工52万元,新增竹篱笆景观栅栏8400多米,清理土石堆、杂物堆近1923吨;完成改圈改厕170个;购买白石灰、乳胶漆281.87万元,墙体粉白出新680户、16.2万平方米,树木粉白11.12万株;投入14.4万元,新增墙体画120幅2400平方米;投入19.5万元建成户前路13条,2600平方米;投入145万元,新铺小海村6米宽主干道1.8公里,下水管道3.6公里;投入57.6万元,新增绿化面积720亩,四旁植树10.5万株余株。新港大道、沿海高速沿线及重点村拆除违章建筑及有碍观瞻破旧建筑25处共2150平方米。
围绕“整洁村全域覆盖,重点村典型示范,精品村打造品牌,景观带彰显效应”工作要求,确立以小海、林丰等重点村为核心,以新港大道和村际干线为重点,镇村联动、全民参与,推进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齐心合力提升田楼整体形象。
二、工作举措
注重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召开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以及挂横幅、刷标语、上门动员等方式方法,营造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氛围,实现宣传全面覆盖,提高干群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合力。
强化责任,完善机制。结合“双进双促”以及“热爱灌南、奉献家乡”主题行动,明确责任主体,镇三套班成员分工包片,联系到村;包村干部进组入户结对;支村“两委”成员挂钩具体项目;农护保洁队伍责任区域包干,常态化保洁;住户环境卫生实行“门前三包”等,构建镇村组户参与、齐抓共管的网格化管理格局。
突出管理,明确重点。按照“关注重点、打造亮点、以点促面”的思路,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抓点带面促提升。瞄准“五清三改三提升”标准,林丰、小海等重点村和村际干线重点抓好沟塘疏浚、乱堆乱放清理以及铺路建桥等民生工程,致力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环境。一是标准抓提高。由清除可见垃圾向刷新出亮转变,实现全面净化、彻底整治;二是力度抓持续。通过机械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全镇投入30多台挖机以及5860多人(次)集中行动,持续发力抓整治促提升。三是规划抓落实。对国省干道沿线破烂不堪的建筑以及沟塘、绿化等再规划、再完善,重点抓好落实,确保整洁美观。四是配套抓健全。投入资金为省级美丽乡村小海以及合浦等村配套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垃圾池(桶)等设施,200多名保洁员全天候上岗保证了各自责任区域出新见亮。
严格考核,跟踪督查。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坚持镇村干部捆绑考核,责任环环相扣,压力层层传导,以“日巡查、周观摩、月考核、季总结”方法对责任人员进行考核监督,对区域存在的矛盾问题,镇领导在第一时间集中会办,镇村干部跟进服务,提升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抬高标杆,加大力度,全镇上下合力同心,创新实干,甩开膀子,干出样子,加快推进全区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是抓规划,打基础,精心布局发展蓝图。抓紧完善镇区总规、控规修编工作,尽早提交县规委会审议;编制田楼镇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积极争取上级投入,重点抓好204国道至长茂小学段的产业大道段面修建;产业大道南侧沿街破旧门面立面改造,做到干一件、成一件,不断提升镇区形象。二是抓组织,完善推进机制,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强化与县和各村对接、协调,共同解决问题。按照突出重点、聚焦难点、统筹兼顾的要求,重点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整体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三是抓常态,严管控,打造镇域全新环境。把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与“双城同创”、环境整治等工作统筹部署安排,围绕“五级四带两节点”,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五级”就是镇区、经济薄弱村、美丽乡村、重点村和一般村。巩固提升林丰、东盘等经济薄弱村整治成果;着重打造小海、新盘、田楼、大莽牛、耿冯等重点村,促进镇村面上的整体提升。“四带”即围绕新港大道沿线重抓南侧杂物清理及成片林绿化,巩固北侧排水河整理成果。强力推进大桥口小市场集中治理,彻底改变干线形象。围绕沿海高速重点实施绿化补植、沟塘整治及杂物清理。围绕204国道突出拆违出新和成片绿化。围绕村际干线重抓田楼、大莽牛、耿冯等连接线以及合林路示范带巩固提升。“两节点”一是204国道与新港大道交汇点,突出摊点整治和交通秩序整顿;二是沿海高速出入口节点,规划设置欢迎标语和宣传牌,刷新田楼镇对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