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
索引号: 014309295/2017-00188 信息分类: 其他, 国土资源、能源,通知
发布机构: 灌南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17-11-21
文号: 关键字: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推进灌南县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推进灌南县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  字体:[ ]

灌发改〔2017〕    号

关于印发推进灌南县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县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环境保护局、城乡建设局、经济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局、物价局、供电公司《关于推进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发改能源发〔2016〕1540号)及连发改能源发〔2017〕221号《关于印发推进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提高灌南县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促进能源消费革命,推动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实施,结合我县能源消费特点和能源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国家和省、市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消费比重、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为目标,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步扩大电能替代范围,形成清洁、安全、智能的新型能源消费方式,服务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社会电气化水平,为灌南县“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新发展理念提供清洁环保的电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协调发展。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能源消费结构和用能需求特征等,统筹能源开发利用、大气污染防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电能替代,引导电能替代健康发展,稳步有序、因地制宜地推进经济性好、节能减排效益佳的电能替代项目。

坚持政策引导,改革创新。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创新电能替代技术路线,建立电能替代技术标准体系,加快电能替代关键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促进技术装备能效水平显著提升,应用范围明显增大。

坚持市场运作,产业推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电能替代技术、业态和运营等创新,探索多方共赢的市场化项目运作模式,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主要目标

重点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民用建筑、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等领域,推广以电代煤、代油等电能替代技术,形成节能环保、便捷高效、技术可行、广泛应用的新型终端电能消费市场,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的比重。到202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6%以上;“十三五”期间,实现能源终端消费环节电能替代煤炭、燃油消费总量约8万吨标煤。

三、重点任务

(一)交通运输领域

结合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创建活动,加快在港口码头推广应用船舶岸电和电驱动装卸技术,至2020年,港口船舶、靠泊使用岸电比例达90%,专业化码头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能力比例达50%,码头作机械使用电能等清洁能源比例达100%。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布局合理的充电服务网络,到2020年,全县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标准车1537辆,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484个以上。

(二)工业生产领域

在服装纺织、木材加工、化工企业、铸造企业、钢铁企业等生产工艺需要电加热及热水(蒸汽)的行业加快推进工业电锅炉的技术应用,对使用高污染燃料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蒸汽锅炉、导热油炉和常压燃煤热水锅炉综合整治项目;10-30蒸吨/小时的燃煤锅炉要综合应用电能替代、各大园区实行集中供热等措施。在工业生产的物料传输、装卸等环节,推广使用电驱动皮带传输、电驱动吊机等技术,提升传输、装卸装备电气化程度。新建产业项目禁止建设自备燃煤电厂。

(三)民用建筑领域

对在燃气(热力)管网覆盖范围以外有采暖需求的学校、医院、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加快推广蓄热式电锅炉、热泵和电蓄冷等技术应用。鼓励昼夜负荷差异大的建筑(建筑群)采用蓄热式电锅炉、蓄冷空调等蓄冷蓄热技术,充分利用夜间富裕电力,削峰填谷。加快对老旧公用建筑清洁用能技术改造,强化新建公用建筑对高效用能技术的应用。至2020年,燃气(热力)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公共建筑和集中居民区要全面采用电能等清洁能源替代高污染燃料进行取暖,其他地区还在使用燃煤或燃油设施供暖的公共建筑和集中居民区要尽快改为电能等清洁能源。鼓励建设地源(水源、污水源)热泵供热(制冷)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

(四)农业生产领域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节水灌溉推广等工作,加快在粮食主产区推进机井通电,至2020年,全面实现农业电排灌。以电气化农业示范基地为引导,推广粮食电烘干技术,在农业温室大棚种植行业中推广热泵、电热膜等采暖技术,在食用菌企业推广热泵技术、禽类养殖业推广电暖孵化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电气化水平。

(五)居民生活领域

提高住宅建筑的配电标准,在集中居住小区试点采用蓄热电锅炉、热泵等技术集中供暖,加快在分散居民户和农村地区推广碳品采暖、石墨烯发热器件、发热电缆、电热膜等高效电采暖技术。结合农村电气化村建设和家电下乡,加快推广电冰箱、电热水器、电炊具等家用电器,提升居民家庭电气化水平。农村地区居住建筑采用电能采暖,全面替代秸杆、燃煤燃烧供暖。鼓励采用热泵热水器、热泵辅热或电辅热太阳能热水器。

(六)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鼓励发展气电。到2020年,全县电力装机规模达到30万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1.7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3.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5万千瓦、非石化发电3.7万千瓦。到2020年,我县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总装机比重超过80%,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比重超过15%。在光伏能源装机比重较大的地区,结合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推广应用蓄热式电锅炉、蓄冰制冷空调等储能装置,提高系统调峰调频能力,更多消纳可再生能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电能替代涉及范围广、类型多,各政府能源主管部门、经济运行主管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应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协同,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民用建筑、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等领域,加强地区电能替代潜力分析,分行业、分领域做好电能替代的目标制定和任务分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规划统筹

各镇应将电能替代纳入当地能源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结合高效清洁燃煤背压热电联产、工业高效清洁环保锅炉、余热余压余气循环利用等多种能源供应方式,在城镇总体规划、能源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中充分考虑电能替代发展,为电能替代项目的建设提供支持。

(三)加大财税支持

各乡镇、园区及有关部门统筹利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电能替代项目予以支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支持燃煤锅炉淘汰以及电能替代项目建设。鼓励电能替代高效技术研发,对高新设备制造企业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降低设备制造成本。支持电能替代项目单位通过申请企业债、低息贷款、能效项目信贷和采用PPP模式等方式解决项目资金问题。

(四)严格环保准入

加大对燃煤(油)锅炉、窑炉、自备燃煤电厂、港口船舶燃油等排放物的执法监管力度,鼓励各行业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出台更加严格的分散燃煤、燃油设施限制性、禁止性环保标准。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在2017年底前完成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2019年底前完成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将港口岸电的建设与使用情况纳入港口营运年审和船舶年检范围,切实提高港口岸电使用率。加快推进建筑能耗平台监测与达标提升。

(五)推进市场建设

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电能替代用户可优先参与电力直接交易,支持电能替代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创新辅助服务机制,提供调峰服务的蓄热式电锅炉、蓄冷式空调应按照相关政策给以补偿和激励。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优化峰平谷时段,扩大峰谷段电价价差,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引导电力消费,大力推广具备移峰填谷的电能替代设备,促进电力供需平衡,降低运营成本。结合实际制定港口岸电服务价格政策,鼓励推广岸电技术应用。

(六)加强电网建设

电网企业要强化电网基础建设,推进电网升级改造,提高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电能替代项目的接纳能力和供电保障能力。优化配电网建设流程,明确实施细则和建设周期,建立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高效运转的“绿色通道”机制。按照客户需求提前做好布点布线和电网接入等服务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流程,支持电能替代配套电网建设。

(七)发挥示范引领

鼓励各乡镇、园区创新引领,借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整合技术资金资源优势,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组织开展电能替代示范工程,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好、推广效果佳”的典型示范项目,探索一批业态融合、理念先进、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开展集中能源站示范项目建设和公共建筑绿色示范项目建设,及时开展示范性项目和成果展示,有效推广复制成功经验。

(八)加强科技研发

加大电驱动、电加热、节能材料和新能源应用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科研投入,推广电锅炉、热泵、电窑炉、电磁灶、电蓄冷空调、农业排灌电水泵、岸电技术、电动汽车等电能替代技术,加快与智能电网技术、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高端电力设备与增值服务,提升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灌南县发展改革委           灌南县财政局

灌南县环境保护局           灌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灌南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灌南县交通运输局

灌南县物价局                灌南县供电公司

     

                   

                        2017年11月7日    

(此页无正文)

  灌南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1月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