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
索 引 号: 014308954/2009-00067 信息分类: 其他, 卫生、体育,卫生,其他
发布机构: 灌南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09-11-21
文号: 关 键 字:
内容概述:

灌南县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原灌南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灌南县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融入“两个率先”大局,实现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我县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五”规划期间,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卫生事业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1、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从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看,“十一五”期间,全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2.3岁,婴儿死亡率为10.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5‰,孕产妇死亡率为16.9/10万,达到“九五”计划规定的序时目标。
2、农村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2005年底,全县有14个乡镇通过市级初保合格乡镇验收;全县共完成农村改水受益人口58.56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九五”期末的46.59%上升到96.4%,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由12.37%上升到37.01%;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保农民达54.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7.7%。
3、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全社会的支持下,截止2005年底,县直医疗卫生机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3594.27万元,新增房屋建筑物面积1.44万平方米,先后添置了螺旋CT、核磁共震、DSA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已有8个乡镇卫生院改建、扩建了门诊楼、病房楼,新增房屋建筑物面积1.33万平方米。乡镇医疗机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872.97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我县的就医条件和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4、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2005年底,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77个,床位113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1.52张;卫生技术人员120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2.55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方便了群众就医;“三网”监测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有效实施了《降低灌南县孕产妇死亡率项目》。全县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
5、预防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县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为102.5/10万,低于全省平均发病水平,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无暴发疫情发生,消灭脊髓灰质炎、基本消灭丝虫病等成果不断得到巩固,流脑、乙脑、白喉等传染病保持在低强度散发状态,结核病控制项目得到有效实施,基本建成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启动肿瘤发病报告系统及死因报告系统;积极开展爱婴县和爱婴医院创建活动,全县共有19家县乡医疗机构达到爱婴医院标准;健康教育网络得到逐步完善,全县14个乡镇通过市级“九亿农民健康教育活动”合格乡镇验收。
6、医学科研取得新成果。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进步奖3项,获市级科技成果进步奖8项。
7、卫生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通过贯彻实施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了卫生执法体系,加强了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了卫生执法水平,卫生工作正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8、精神文明与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入。我们一直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经过努力,大部分县直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改善了就医环境。“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基本形成。2005年,回收的800多份问卷调查显示,病人综合满意度达90%。
二、“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从我县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工作,依靠科技和教育进步,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县经济发展服务。
2.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1)健康水平。平均期望寿命:2010年达到72-73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4‰以下。
(2)疾病控制。肠道传染病有效控制,年平均发病率控制在40/10万以下,计划免疫率对传染病的年平均发病率控制在18/10万以内,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3)预防保健。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90%以上;0-7岁儿童系统保健覆盖率90%以上;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9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城镇100%,农村95%以上;新法接生率100%;消灭新生儿破伤风;4-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95%以上。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5%以上。
(4)社会卫生。加大农村改水力度,力争使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再上升2%—3%,达99%以上,同时抓好老水厂的技术改造工作,计划撤并单村水厂10-15个,降低小水厂运营成本,逐步提升农村水厂“两个”效益,让农民群众长期受益;加大农村改厕工作力度,2010年卫生厕所达到50%;加大食品、药品、生活用品、医疗用品和公共场所监督监测,覆盖率达100%;工业尘毒监测率80%以上;放射场所监督率100%;初级卫生保健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2006年通过初保先进县验收;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十一五”期间,确保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资金投入不少于500万元;大力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50个。
(5)医疗保障。农村居民以新型合作医疗为主的医疗覆盖率90%以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单项保偿制度覆盖率90%以上。
(6)县级卫生机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上,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分类管理。县级医疗机构重点加强高新尖人才的引进,以提高全县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到十一五期末,引进硕士学位以上人才5名,新增新的医疗服务项目10个。乡镇医疗机构实行重点技术骨干培训,每年送出去脱产培训30名,到十一五期末,实现每个乡村卫生院有5名医疗骨干、3名公卫骨干,大幅度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加强村级卫生室人员的执业资格培养,通过举办学历补偿培训,争取在十一五期末使全县80%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以上资格。
调整医疗机构,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兴办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至十一五期末,全县力争新建一级以上民营医疗机构三所,其中一级医疗机构两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一所。
县人民医院:通过江苏省基本现代化医院验收。新增4-5个特色专科。投资5000万元,兴建标准病房楼,床位增加到400张。建设成为全县医疗服务中心。
县中医院:力争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床位增加到200床。重点建设消化内科、神经内科、骨伤科、微创外科、腰椎盘治疗中心、介入治疗中心等,骨伤科申报市级重点专科。“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800万元用于门诊大楼、医技综合楼建设,进一步改善中医院院容院貌。
县疾病控制中心:全面承担全县疾病监测控制、科研培训和技术指导任务,提高对常见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的检验诊断和控制能力,成为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投资450万元完成疾控中心业务楼建设。
县卫生监督所:通过全面落实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开展整顿医疗市场秩序等活动,推进依法行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硬件设施配制,加强人才培养,形成网络完善、队伍健全的卫生监督体系。“十一五”期间,办公用房增加200平方米,配备现场快速检测仪器及现场监督仪器。
县妇幼保健所:通过等级妇幼保健所验收。重点加强产儿科建设,成为全县妇产儿科中心、妇幼保健指导中心,建立全县产儿科抢救绿色通道,引进妇产儿科高尖医疗设备,开展妇科肿瘤的微创治疗。
县卫生学校:把卫生学校办成一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医学教育与培训基地;开展乡村卫技人员继续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培训;拓宽办学模式,继续与高校联合开设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努力争取高职、专升本;积极开办营养保健、医学美容、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咨询等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引进优秀人才不断壮大师资力量。
建设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新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建立传染病医院一个,同时对乡镇预防保健所进行改革,组建“灌南县各乡镇卫生监督疾病预防保健所”。通过改革来不断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管理和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升我县预防保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我县人民身体健康。
 乡镇卫生院:加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的添置,新建百禄中心卫生院、三口中心卫生院、五队中心卫生院、孟兴庄中心卫生院、新安乡卫生院、张店卫生院病房楼,改建和扩建新集卫生院、堆沟卫生院、陈集卫生院病房楼,实现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基本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的目标。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树立大卫生观念,沟通、协调好与县有关部门的关系,主动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支持,争取各级政府在卫生工作给予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
2、深化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促进医疗资源的结构性调整与重组。严格按照省卫生厅郭兴华厅长提出的“三放”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从“办卫生”到“管卫生”,积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对现有卫生资源优化和配置,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继续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理顺卫生监督执法体制,综合执法,认真管好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许可准入,对其质量和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严格按照标准,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使卫生监督和卫生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加强面向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发布卫生服务信息。
3、强化农村卫生工作 
要突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工作,大力发展卫生科技和教育,构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卫生保健网络。继续实施新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十年规划,推行大额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建立职责明确、城乡联动的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制定和落实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4、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径。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文件精神,积极实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依托现有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以上级卫生机构为指导,与上级医疗机构实行双向转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为向城乡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建立起全科医生培养、使用、职称评定制度。
5、加强卫生队伍建设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卫生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培养高素质的卫技队伍。继续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战略工程。在培养好学科带头人的同时,抓好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强化岗位培训,提高卫生人才档次,实施全科医学教育。强化人才流动机制,广招人才。鼓励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好的优秀人才到农村、艰苦地方工作,在工资、职称、待遇上予以支持,强化法制教育,提高卫生队伍法律意识,依法行医,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6、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两个文明服务规范,坚持抓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医疗机构中继续深入开展“病人在我心中”等系列活动。在巩固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强化管理,规范行为,从严要求。在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中,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高我县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卫生行业作风的进一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