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索引号: 01430892X/2018-00205 信息分类: 政府文件, 科技、教育,教育,通知
发布机构: 灌南县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18-08-02
文号: 灌教发〔2018〕63号 关键字:
内容概述: 各学校(幼儿园),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灌南县中小学“高质课堂”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落实。 灌南县教育局 2018年8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

县教育局关于印发灌南县中小学“高质课堂”实施意见的通知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学校(幼儿园),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灌南县中小学“高质课堂”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落实。

                                     灌南县教育局

                                     2018年8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灌南县中小学“高质课堂”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县“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高品质发展适合的教育,建设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高质课堂”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减轻过重课业负担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为核心,规范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高质课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学校的内涵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目标任务

    深入推进《灌南县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实施,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原则,建设满足需求、突出内涵、强调效益的高质课堂。

    (一)推进课堂效益提高。关注全体学生,发掘学生潜能,突出自主探究预习以及课前困惑处理;强调活动参与,重视个体探究、课堂展示,实现多维互动;注重及时引导,恰当点拨、适时追问、适度拓展,强化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80%的学生掌握80%学习内容。

    (二)推进教学策略优化。尊重认知规律,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注重知识迁移拓展,不断优化“自学·交流·反馈”教学策略。

    (三)推进教师素质提升。以高质课堂建设为契机,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职业道德、理论素质和专业素养,实现整体素质提升。

    (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小组合作,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发展。

    (五)推进课业负担减轻。优化作业设计,把握难易程度,注重知识巩固与拓展,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以多变形式、新颖题型,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三、实施步骤

    (一)学习内化阶段(2018年 9月1日前)

    1.统一思想认识。组织学习高质课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明确推进高质课堂的目的、意义,领会高质课堂的基本特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开展学习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各学校按照“骨干示范,全体参与”原则,层层抓好学习培训,让所有教师通过理论讲座、课例剖析等方式,切实把握高质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和操作要领。

    3.建立实验教师制度。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高质课堂的基本理念、操作要领,确保所有学科都有老师先行先试。同时,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创新,及时总结反思,努力构建可操作性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质课堂。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8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1.召开推进会议。县教师发展中心择恰机召开全县高质课堂推进工作专题会议,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现场观摩高质课堂教学,听取经验介绍,研究布置高质课堂全面推进工作。

    2.加强全员培训。抓好县、教联片、学校三级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名师示范、说课评课、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高质课堂教学专题培训,使所有教师掌握高质课堂核心内涵,明确高质课堂实施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策略。

    3.强化业务指导。教师发展中心是全县高质课堂建设的业务指导部门。要组织力量对中小学教师备课、上课、训练与考评进行全程跟踪和诊断考核;采用教研员蹲点帮扶、重点结对方式,通过教联片研讨、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形式,搭建校与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切实解决高质课堂实施中的问题;要定期组织高质课堂研讨沙龙、专题研讨会、交流会,开展课题研究、论文和教学设计评比,引导教师开展高质课堂教学研究,推动高质课堂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三)反思深化阶段(2020年1月1日起)

    1.总结创建成果。各校要引导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要认真反思高质课堂建设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坚持做好高质课堂推进经验总结。

    2.表彰奖励先进。县教育局分阶段召开高质课堂建设工作总结会,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3.纵深推进建设。在总结高质课堂建设基础上,不断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策略和办法,逐步实现高质课堂常态化,形成高质课堂建设的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为保证高质课堂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县教育局成立高质课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开展。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周达华

    副组长:成彦明  梁 杰

    成  员:李太云  孙亚平  韦丹丹  刘方然  王习中  

               贾洪凯  陈能林  徐海祥  周洪文  时良忠

               金  星  张  锐  封必君  于祥彤  廖德祥

               江  岑  闵向东  胡维中  各中小学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教师发展中心,胡维中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朱耀峰、汪广虎、时厚祥、孙亚军任副主任。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高质课堂建设工作。

    (二)建立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教师发展中心要依据各校制定的规划、方案,及时对各校高质课堂推进进度、成效进行考评,考评结果要纳入学校的综合评估。各学校要建立有效机制,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奖惩激励制度,建立健全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职评、聘任、绩效工资等重要依据。

    (三)强化督查评比。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高质课堂推进程度,及时召开现场会,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发展中心教学研训处要及时对实验学校或教师进行跟进指导,通过定向教研、定向帮扶,促进高质课堂的顺利推进。县教育局将依据教学督查、定向调研结果,对积极推进课改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授予“课改领航学校”“课改领航教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