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分工
索 引 号: 014309594/2011-00002 信息分类: 领导分工,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通知
发布机构: 灌南县新集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1-12-09
文号: 花政发〔2011〕44号 关 键 字: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花园乡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的通 知

浏览次数:  字体:[ ]
关于印发《花园乡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的通 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现将《花园乡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十二月九日
 
 
花园乡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
 
为加快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积极推进美好城乡建设,根据《中共江苏省、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的意见》(苏发〔2011〕28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苏办发〔2011〕40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的通知》(连政办发〔2011〕171号)和《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灌南县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的通知》(灌政办发〔2011〕98号),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坚持党委政府组织、农民广泛参与,科学规划、注重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健全机制、协调推进,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村庄设施条件,推动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
二、   实施内容
1、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动处置体系,进一步提高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标准化和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到2015年,全乡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80%以上。
2、整治生活污水。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治理方式,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到2015年,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全乡大部分规划布点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3、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建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4、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对已审批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5、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
6、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浒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到2013年,全乡村庄河道沟塘基本疏浚一遍;到2015年,全面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
7、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要。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化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8、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健身。到2014年,全乡村庄村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9、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开展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
10、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成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到2015年,全乡规划布点村庄道路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
11、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居民建设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现既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步伐。
12、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三、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用5年时间对全乡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规划布点村庄完成“六整治、“六提升”,普遍达到《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分类标准》中的“康居乡村”标准,其中经济较好的重要窗口地带的规划布点村庄普遍达到二星级“康居乡村”标准,其他规划布点村庄达到一星级“康居乡村”标准;非规划布点村庄以“三整治、一保障”为主要内容,达到《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分类标准》中的“环境整治村庄”标准。
(二)实施步骤。全乡村庄环境整治分三个阶段推进。
1、突出重点、初见成效阶段(2011-2012年)。全面动员部署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组建工作机构,现状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012年春节前,完成326省道两侧、涟新线、新花线、陡三线、涟中干渠线周边村庄环境整治。
—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全乡15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2、全面实施、显著改善阶段(2013-2014年)。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实现环境整治目标,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普遍改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3、巩固提高、长效管理阶段(2015年)。对全乡村庄进行复查、完善、提高,落实长效管理责任、机构、资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高整治效果。
四、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
1、优化完善村庄规划。结合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适时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当地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劳作半径和集聚规模,选择与生产相适应的居住方式,科学确定村庄布点和数量。根据实际需求充实完善村庄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各项建设,强化对村庄环境整治的引导作用;注重保持村庄地形地貌、传统肌理,营造优美环境和鲜明特色,引导适宜产业加快发展。村庄规划报批前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依法批准的村庄规划要在村庄显著的位置予以公布。
2、推进康居乡村建设。围绕“建设新村庄、塑造新农民、打造新环境、创造新生活”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省级康居乡村建设试点示范,着力建设一批富有田原风光的现代气息的康居示范村。到2015年,完成县下达的省级“康居示范村”创建任务。
3、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按照《灌南县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结合《灌南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意见》,重点围绕居住规划化、设施完备化、布局科学化、功能完善化、管理制度化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到2015年末,全乡建成8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乡里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各村要结合实际,围绕整治重点,制定详细方案,具体要做到明确整治内容,明确整治标准,明确重点举措,明确管理制度,明确专职人员主抓此项工作,努力形成长远打算、长期坚持、长效管理的机制体制。
2、拓宽资金渠道,强化资金监管。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符合支持范围和条件的项目给予补助,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村庄环境整治资金筹措渠道。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收入、县乡财政补助等筹措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村庄环境整治。同时,各村(居)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口上”,不做浪费性工作,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3、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整治氛围。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广播、标语的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力共建美好家园,形成上下联动、万众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4、严格督查考核,构建长效机制。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更高水平小康、科学发展、村干部实绩等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评价的方法,加强对各村环境整治进展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季度通报、定期巡查和不定期巡查等制度,及时公布整治进展情况,大力宣传整治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引导制定各项专项规章制度,健全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