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让我们热烈欢迎县纪委监委驻派第六纪检监察组组长江红梅同志来给大家讲课……”11月1日上午9点,灌南县红十字会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县纪委监委驻派第六纪检监察组组长江红梅同志正在为红十字会的党员干部们授课。今天的授课主题是“跟着习近平做合格党员”,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精神,再剖析成为合格党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把握的重点。类似这样的廉政教育课堂今年在红十字会已经开课了几次。
“以前总认为廉政建设是领导的事情,违反廉洁纪律行为都是一些贪污、腐败、涉黑等重大违法犯罪行为,通过今年的几次廉政教育课才知道,廉政建设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是在“踩红线”、“踏雷区”。很感谢廉政教育课堂,让我提高了认识,认清了“防线”,知道了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课后讨论环节中,灌南县红十字会的普通党员孟良深有感慨地说到。
自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灌南县红十字会多点发力、多管齐下,通过组织廉政学习、肃清工作作风、执行廉政制度等措施和手段,综合施策,抓实抓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红十字会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坚持学习,筑牢自律防线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思想防线坍塌、原则立场不稳、理想信念动摇是腐败问题的根本原因。今年以来,为筑牢全体党员干部的自律防线,防止“踩红线”、“踏雷区”,该县红十字会将廉政学习贯穿党风廉政教育的始终,一方面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新《条例》、新《红十字会法》,积极开展学习讨论,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让全体党员干部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切实让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入脑入心、付诸行动;另一方面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县廉政教育警示基地,邀请县纪检监察干部来红十字会授课,通过反思和剖析发生在身边的腐败典型案件,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和自律意识,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心系群众,端正工作作风
“公生明、廉生威”,公权为民,才能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日常工作接触的都是最困难、最有需求的群众。对红十字会的党员干部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以百姓之心为心”,及时救助困难群众。近年来,灌南县红十字会始终将服务困难群众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深入基层走访群众,每周少则3次,多则5次,组织党员干部们到社区、到村庄入户走访,与困难家庭、留守老人拉拉家常,掌握他们家庭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他们测测血压,普及健康养老知识和家庭急救常识,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送去一些粮油慰问品。遇到因病致贫的特困家庭,党员干部们主动为他们解说救助政策,帮助他们申请救助。经过不懈的坚持,红十字会党员干部们的脚印几乎遍布了全县11个乡镇的238个村,与许多困难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二是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倾听上门求助的困难群众的诉求,详细解答红十字会的救助政策,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群众及时实施救助,急件急办。对困难群众的救助虽然只是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事”、“易事”,但是具体到困难群众个人和家庭,就是100%的“大事”、“难事”。廉政教育的开展,涵养了红十字会党员干部们的为民情怀,在面对困难百姓的疾苦时,都能够拿出对待“腹心之疾”的态度,严阵以待,必欲除之。
防护源头,强化刚性约束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政建设要求党员干部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增强纪律意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制定完整的纪律规定和办事程序,把制度挺在前面,筑好“防腐墙”。近年来,灌南县红十字会从内部管理入手,完善考勤、财务管理、募捐救助等各项制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广泛听取理事会、会员单位、工作人员、志愿者代表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建议,提高决策科学性;在日常决策特别是重大资金决策和重大人事调整时,采取过程公开的办法,有针对性的邀请部分工作人员列席会议,听取意见建议。在人道救助中,对救助的贫困户严格审查手续,形成个人申报材料、村级出具证明、乡镇核实盖章、县红十字会回访批复的四级联动机制,确保贫困户的真实和扶贫救助的精准。在财务执行中,对每一笔捐款做到开据捐赠发票,及时入账,票款相符;对每一笔困难群众救助款都要有被救助人或直系亲属的签名,同时留有身份证号码及联系电话,以备随时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