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
实 施意 见
局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拓展贫困农户增收渠道,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现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灌南县2008-2010年脱贫攻坚工程的实施意见》(灌发〔2008〕19号)及县委办公室《关于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活动的意见》(灌办发〔2008〕4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百禄镇朱头庄村)实际情况,经研究,提出如下帮扶活动实施意见,希各单位对照意见,认真执行。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总体目标,把拓展贫困农户增收渠道,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作为重点,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组织我局机关及事业单位全体党员干部、技术骨干深入农村一线,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实现增收,扎实推进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
(二)工作目标。从2009年到2010年,通过两年的帮扶,帮助有发展意愿和发展潜力的贫困农户掌握一门致富技术,选准一个致富项目,培训一项劳动技能,实现一人转移就业,力争到2010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农户全部实现脱贫。
二、帮扶人员组成、帮扶范围及帮扶方式
(一)人员组成。我局所有党员干部和技术骨干。
(二)帮扶范围。我局挂钩帮扶村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且有劳动能力的80个贫困农户。
(三)帮扶方式。每名党员干部或技术骨干联系帮扶1户贫困农户(结对帮扶一览表见附件),帮扶中要积极宣传“三农”政策,提高农户政策理解能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因户制宜制定脱贫计划和帮扶方案;积极帮助提供致富信息,联系发展项目;长期开展农民培训,帮助农户转移就业;帮助落实生产扶持资金或扶贫小额贷款,指导农户科学实施项目;每半月至少走访1次结对帮扶农户,及时掌握有关情况。
三、结合实际,制定帮扶具体措施
(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做好脱贫产业培育工作。加快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重点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帮助贫困农户搞好产业规划,发展设施蔬菜、林果种植、中药材等产业项目。要结合村传统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努力形成规模效益。同时要创新经营机制,加强产业技术指导,搞好配套服务,确保取得实效。
(二)努力抓好科技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针对贫困村实际情况,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利用农业局职工的技术优势和农业干部学校培训阵地,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优先培训所驻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大力培训贫困人口,做到培训技能和提高素质相结合,异地输出和就地就业相结合,确保所驻经济薄弱村有劳动力贫困户至少1人实现转移就业。
(三)全力推广新优技术,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对于贫困户,要加强科技引导,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加强运用设施栽培、轻简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一批节本增效新技术,从而指导贫困农户科学种田,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切实提高科学技术在农民脱贫致富中的作用。
(四)尽力争取农业项目,加大农业脱贫投入。加快消除贫困现象,增加投入是必要条件。要在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上向经济薄弱村倾斜,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项目资金,围绕产业化扶贫将贫困村、贫困户作为安排的重点。通过农业招商,吸引“三资”开发农业,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产业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促进产业开发,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
(五)抓好清洁能源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对我局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在清洁能源工程项目实施时给予一定倾斜照顾,帮助贫困家庭建设沼气池,实行“一池三改”,从而降低贫困农民生活成本,改善贫困家庭生活环境。
四、健全机制,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一)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把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硬任务,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也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层层把关、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考核机制。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力度。把脱贫攻坚工作帮扶业绩作为各股站评先创优、个人职称评聘、年底工作评优的重要内容。同时实行考核奖惩制度,对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能够如期实现目标任务和工作成绩显著的股站和个人给予奖金和表彰;对工作不尽心、不尽责,未能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给予批评,并在年底评优时不得评为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
附件: 灌南县农业局“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一览表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