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
索 引 号: 014309367/2011-00020 信息分类: 其他,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意见
发布机构: 灌南县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11-02-22
文号: 关 键 字:
内容概述: 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去秋以来,我县气温总体偏高(冬前偏高,越冬期间偏低),前期雨水较多(11月到12月上旬降水90.1毫米,较常年多36.5毫米),底墒足,有利于秋播作物苗情转化升级和安全越冬,当前苗情总体好于去年,接近常年。但不平衡性较大,旱茬麦和沂河淌麦部…

灌南县2012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原灌南县农业委员会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去秋以来,我县气温总体偏高(冬前偏高,越冬期间偏低),前期雨水较多(11月到12月上旬降水90.1毫米,较常年多36.5毫米),底墒足,有利于秋播作物苗情转化升级和安全越冬,当前苗情总体好于去年,接近常年。但不平衡性较大,旱茬麦和沂河淌麦部分田块群体偏大、长势偏旺,稻茬麦部分迟播田块苗小、苗弱;越冬以来,我县持续干旱少雨,部分田块旱情显露;受2月上旬寒潮过境、降温幅度较大的影响,部分田块受冻;加之后期天气不确定性较大,对在田作物将产生一定影响。当前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小麦即将进入返青快长期。小麦返青期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搭建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希各乡镇结合实际,因苗制宜,分类指导,早管强管,促苗转化,为夺取夏熟作物全面丰收夯实基础。现就今年麦田春季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分类指导与肥水管理
    1三类麦田的春季肥水管理。三类麦田返青始期每亩总茎蘖数一般小于45万,多属于稻茬晚播弱苗。该类麦田春季肥水管理以促为主。春季追好两次肥,一是在返青始期(2月中旬)5厘米地温稳定于3℃时追肥浇水,每亩施用尿素5公斤至7公斤,促进早春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二是在拔节中期(基部第二节间基本定长,第三节间开始伸长)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7-10公斤,以提高穗粒数。
    2二类麦田的春季肥水管理。二类麦田返青始期每亩总茎蘖数70万左右。该类麦田春季肥水管理重点是促控结合,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对地力水平一般,亩茎蘖数60万左右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施肥浇水,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公斤至15公斤;对地力水平较高,亩茎蘖数70万左右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拔节初期追肥浇水,亩施起身拔节肥10公斤至15公斤尿素。
    3一类麦田的春季肥水管理。一类麦田返青始期每亩总茎蘖数在90万左右,属于壮苗麦田。该类麦田春季肥水管理应控促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在起身期喷施矮壮丰、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在小麦倒3叶期叶色褪淡、高峰苗下降、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一次重施拔节孕穗肥,亩施尿素12公斤至15公斤或亩施三元素(15∶15∶15)复合肥30公斤。
4旺长麦田的春季肥水管理。旺苗麦田返青始期亩茎蘖数一般在100万以上,主要分布在旱茬麦和沂河淌部分早播、播量大的田块。该类麦田麦苗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易发生春季冻害,拔节期以后,易造成田间郁蔽和后期倒伏。该类麦田在肥水管理上要以控为主。一是在起身期喷施矮壮丰、壮丰安、烯效唑等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对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进行早春镇压蹲苗,控制春季分蘖发生;三是推迟拔节孕穗肥施用,掌握在基部第二节间基本定长、第三节间开始伸长时追施,亩施三元素(15∶15∶15)复合肥30公斤。
 二、及时防控病虫草害
    1及时开展春季化除。由于去秋雨水多,晚播面积大,冬前化除面积较小,草害危害面积较大。各乡镇要及时发动麦农做好春季麦田草害的查除工作,对草害达标(禾本科杂草50株/尺²、阔叶杂草10株/尺²以上)田块要及时进行人工或化学除草。化除时间掌握在拔节前的冷尾暖头,日均气温在5℃以上抢晴用药(2月底至3月上旬),以提高药效,避免产生药害。要针对田间不同草相,选用高效、安全的除草剂。
2认真查治病虫害。我县小麦返青拔节期病虫害以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为主。去年秋播出苗期间由于雨水多,田间湿度大,非常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部分田块冬前已经发病,返青期是纹枯病横向扩展和侵茎危害的高峰期,要及时做好纹枯病查治工作,对拔节初期病株率达15-20%或发生侵茎现象的田块,要及时用井冈霉素、井·腊芽等药剂进行大剂量(每亩300-500克)、大水量(每亩100公斤)泼浇或喷雾,以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要做好春季麦田地下害虫、红蜘蛛、蚜虫和灰飞虱的防治工作,中后期要重点做好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病虫危害损失。
三、预防和补救“倒春寒”危害
我县春季气温很不稳定、变化幅度大,易发生冷暖骤变,小麦拔节后一旦遇-1℃~-4℃的低温,持续6~7小时,就可能导致小麦幼穗整个或局部冻死,造成小麦枯心死苗或长成畸形穗,对产量影响较大。遭受春季冻害的麦田一般以生育进程快、拔节早的主茎和低位大分蘖冻死、
冻伤率较高,而小分蘖生育进程较晚,抗寒性较强,一般冻死、冻伤率较低。因此,发生倒春寒后,只要加强管理,仍可促进动摇分蘖、小分蘖甚至蘖芽生长成穗,减轻灾害损失。防止倒春寒,要坚持“预防”和“补救”相结合。“预防”就是对生长过旺的麦田采取早春镇压和起身期喷施矮壮丰或壮丰安等,适度抑制生长,增强抗寒能力;在寒潮来临前对干旱麦田进行浇灌喷水,保证充足墒情,调节田间小气候,可有效降低春季霜冻的危害程度。“补救”就是在倒春寒危害后及时增施速效恢复肥和叶面喷肥,以促进和争取动摇分蘖和后生高节位分蘖成穗,挽回产量损失。恢复肥施肥技术:一般掌握在倒春寒低温来临2~3天后逐日田间剥查幼穗受冻程度,对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增施速效恢复肥,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应每亩增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3公斤,最高不超过15公斤。
四、清沟理墒抗旱防涝
经过较长的秋冬季节,不少田间沟系坍塌堵塞,要突击清沟理墒,对没有沟系的田块,要及时补开,确保内外三沟配套,灌排畅通,增强抗旱、防涝、降渍能力
   12月中旬以来,我县连续2个多月无明显降水,部分田块旱情显露,2月12-14日虽普降雨雪,但降水量只有8毫米左右,未能彻底解除旱象。随着气温逐步回升,麦苗加快生长,小麦生理需水和田间生态需水将快速增加。对此,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做好旱涝两手准备,农技部门要加强土壤墒情监测与发布,强化抗旱防涝技术指导。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及时组织灌溉、排涝、降渍。灌溉时要做到沟灌洇灌,速灌速排,日灌夜排,切忌大水漫灌造成涝渍危害。对受旱又没有灌溉条件的麦田,可采取镇压提墒的方法,以减轻旱情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