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
索引号: 014309308/2012-00011 信息分类: 其他, 科技、教育,科技,通知
发布机构: 灌南县科学技术局 发文日期: 2012-11-19
文号: 灌科发[2012]9号 关键字:
内容概述: 灌科发[2012] 9 号灌财发[2012]169号 灌南县科技局 灌南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一批县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及经费指标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县2012年县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已编制完毕,共18个项目,使用科技三项费用共计100万元,现予下达。经费用于重点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

灌南县科技局灌南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一批县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及经费指标的通知

浏览次数:  字体:[ ]
 
 
 
 
 
 
 
 灌科发[2012] 9
灌财发[2012]169
 
灌南县科技局 灌南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一批县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及经费指标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县2012年县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已编制完毕,共18个项目,使用科技三项费用共计100万元,现予下达。经费用于重点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和专利产业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研究项目。积极引导技术创新,推进全县科技工作。
    望各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即到县科技局签订《科技项目合同》,然后凭合同到县财政局办理经费划拨手续。凡未签订《科技项目合同》者,一律不得拨付科技三项费用。各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按项目计划要求,积极筹措资金,认真组织实施,经费专款专用,确保项目按期按预定目标完成。届时对项目将组织专门人员进行验收(鉴定)。
 
附件:
1.灌南县2012年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与科技三项费用分配表
2灌南县2012年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主要内容及考核指标汇总表
 
 
 
 
 
 
 
 
 
 
 
 
 
 
 
 
 
 
 
 
灌南县科技局                      灌南县财政局
 
20121119
 
 
 
 
 
 
                                           


附件1
灌南县2012年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与科技三项费用分配表
序号
编   号
项   目    名   称
承 担 单 位
项目负责人
投资
拨款
自筹
备注
1
GN201201
3-氟邻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连云港市金阳化工有限公司
陈国强
80
6
74
 
2
GN201202
一种合成反式白藜芦醇的方法
连云港市国盛化工有限公司
张鑫
500
8
492
 
3
GN201203
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的工艺研发
连云港珂玫琳科技有限公司
霍胜涛
120
6
114
 
4
GN201204
环保型胞苷合成工艺的研发
连云港笃翔化工有限公司
王玉祥
300
6
294
 
5
GN201205
4-氯-2,5-二氟苯甲酸的新技术开发
连云港威远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陈晓东
60
5
55
 
6
GN201206
杨木单板层积材复合装饰型材的产业化开发
连云港南方木业有限公司
王炳忠
600
7
593
 
7
GN201207
3-丁烯-1-醇绿色新工艺技术
江苏海佳化工有限公司
卢小逸
910
5
905
 
8
GN201208
推进我县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县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孙文君
120
15
105
 
9
GN201209
水稻新品种连粳11号引进与示范
灌南县腾达科技有限公司
程志阳
18
8
10
 
10
GN201210
灌南县生猪养殖技术咨询服务项目
灌南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陈树兵
7
3
4
 
11
GN201211
灌南县二点委夜蛾地方发生规律及监控技术研究
灌南县植保站
惠康波
10
3
7
 
12
GN201212
灌南县专利产业化的推进和示范
灌南县知识产权局
张贤慧
15
7
8
 
13
GN201213
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和示范
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
张加林
20
6
14
 
14
GN201214
吡虫啉中间体CCMP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
示范化项目
连云港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
邓长空
800
5
795
 
 
15
GN201215
2-噻吩乙酰氯中间体关键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
连云港宏业化工有限公司
苑文秋
4500
4
4496
 
16
GN201216
邻硝基苯甲醛绿色生产新工艺及产业化项目
灌南伊斯特化工有限公司
陈卫东
430
2
428
 
17
GN201217
连续制备硝基氯苯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连云港地浦化工有限公司
刘金福
2600
2
2598
 
18
GN201218
利用食用菌废弃菌渣生产兼性厌氧芽孢杆菌
的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连云港荣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明
50
2
48
 
续表
 
 
 
 
 
 
 
 
 
 
 
 
 
 
 
 
 
附件2
灌南县2012年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主要内容及考核指标汇总表
计划
类别
项目名称
项 目 简 介
3-氟邻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制备3-氟邻苯二甲酸技术中存在的原料难于制备、目标产物收率低、制备时间过长或和目标产物的纯度不高等缺陷。本发明是一种能满足商业化制备要求的3-氟邻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项、研发新工艺1项、产品质量指标:外观: 白色结晶体、含量≥99.0[HPLC]、水分含量[wt%]≤0.05%
一种合成反式白藜芦醇的方法
本项目属于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手性药物和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领域。核心技术:3,5-甲氧基苯甲醇进行氯代反应生成3,5-甲氧基氯苄;之后与亚磷酸三乙酯反应生成3,5-甲氧基苄基磷酸二乙酯;再与大茴香醛反应生成3,4,5-三甲氧基二苯乙烯;脱甲氧基后制得本产品。
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的工艺研发
该产品工艺是氢氧化钾,碳酸钾与邻二氯苯,双酚A反应后,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氯丙烷反应,然后加入氢氧化钾水溶液分层后,用硫酸调PH值为碱性后降温,分离溶液精制,烘干得出产品。项目完成后,新增销售300万元,利税4万元每吨。实现利税总额50万元。
环保型胞苷合成工艺的研发
本项目属于核苷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酸性或偏酸性的季铵盐型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的制备胞苷新方法,即采用酰基保护的糖类和酰基保护的胞嘧啶作反应物,以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制备胞苷,本方法适用于胞苷的实验室制备及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4-氯-2,5-二氟苯甲酸的新技术开发
本发明的意义在于,通过一种易于规模化商业制备的方法获得了高纯度(纯度大于98%)的4-氯-2,5-二氟苯甲酸,为4-氯-2,5-二氟苯甲酸商业应用奠定了基础。本项目产品主要指标为含量大于99%,收率为90%。水份小于500PP。每年可增产值1000万人民币。原料成品约650万,人员管理费30万,设备折旧10万,其它费用10万,净利润可达到300万,新增实现利润120万。
杨木单板层积材复合装饰型材的产业化
开发
1.基于杨木单板层积制造及复合结构界面粘接技术,研究杨木单板层积材与装饰薄板胶合制造新型型材的相关工艺;2.结合用于结构用型材的特点,通过计算机模拟与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控制两种不同性质材料复合后的形变;3.探索对杨木单板层积材进行立体装饰的复合技术工艺,选择适宜的胶粘剂,使产品甲醛释放量达到环保要求;4.制造出既能满足结构用单板层积材性能,又能具有表面装饰性能的新型型材。
3-丁烯-1-醇绿色新工艺技术
针对现有合成路线存在着生产上的安全风险,我们在原料的选取以及设备的要求上竭力的降低生产风险,并且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毒化剂来很好地控制反应停留在3-丁烯-1-醇阶段,而不生成正丁醇。自行设计了一条收率高、成本低、无“三废”、操作简便等特点的绿色新工艺路线:3-丁炔-1-醇在乙醇为溶剂加氢反应生成3-丁烯-1-醇,然后经3+1精馏塔技术得到高含量的3-丁烯-1-醇。
推进我县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机构建设
按照省政府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工作部署,在全县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机构建设指导工作,通过指导及推出相关奖励措施,为大中型企业研究机构建设提供必要保证,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和必要的调查研究,同时到外地学习先进的做法和经验,为推进全县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供工作方法。
水稻新品种连粳11号引进与示范
通过引进水稻新品种“连粳11号”在我县的试验示范,探索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规程。项目完成后,预计平均亩产650公斤,单产比全县平均产量增加10%;亩增效10%;品种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灌南县生猪养殖技术咨询服务项目
针对生猪养殖企业与养殖大户中普遍存在防疫、配种、疾病防治、饲养营养等技术掌握不全面,为生猪养殖企业与养殖大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解决他们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提供服务支撑,形成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灌南县二点委夜蛾地方发生规律及监控技术研究
通过项目实施,基本掌握二点委夜蛾在灌南的发生规律及气候条件、秸秆还田等农业耕作措施对其的影响,制定科学的防治指标,提高监测水平和预报准确率,防止乱用药和盲目用药;通过使用高效低毒残留农药,结合生物控制、生态控制组件等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控虫效果达80%以上。同时有效减少防治盲目性、降低防治成本。实现增产15%以上。同时通过重点引进、筛选、推广高效低毒残留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灌南县专利产业化的推进和示范
积极鼓励本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加强专利宣传保护工作,提高专利的保护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在专利的申请支持上向重点企业倾斜,并支持其积极开展后续研究开发工作;选择市场前景的好专利进行市场开发,为实现产业化提供支持。
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和示范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创建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体系,建立主导产品专利信息库,提高专利申请量,强化公司员工保护注册商标、专利和保守商业秘密以及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意识。
吡虫啉中间体CCMP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
示范化项目
依托目前公司申请中专利“一种2-氯-5-氯甲基吡啶化合物的新制备方法(申请号201210104087.8)”,实现CCMP生产的关键技术产业化。1、开发出生产CCMP的新工艺路线,产品的技术质量指标如下:a、缩合反应,中间体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达到95%以上。b、酰化反应,中间体无需纯化可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c、环合反应产品2-氯-5-甲基吡啶的含量达到96-98%。上述三步反应总收率为67.5%。d、氯化反应产品CCMP的纯度达96%,收率85%,产物为白色晶体。2、建立300吨/年吡虫啉关键中间体CCMP清洁生产示范生产线,形成年产300吨/年的CCMP的生产能力,到2014年将其产能扩大到1000吨/年。
2-噻吩乙酰氯中间体关键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
以“2-噻吩乙酰氯的合成方法(申请号201010227870)”。该工艺以噻吩为原料,经过醋酐乙酰化,得到2-乙酰噻吩,再经过氧化还原得到2-噻吩乙酸,再氯化得到2-噻吩乙酰氯。该工艺制备的2-噻吩乙酰氯产品质量高,收率稳定,环境污染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主要控制噻吩的单耗在1.3左右,预计生产能力能达到300t/n,2013年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9000万元,利润2700万元,上缴税收800万元。在产业化实施过程中,拟申请1-2项发明专利。
邻硝基苯甲醛绿色生产新工艺及产业化项目
目前国内通用的合成邻硝基苯甲醛工艺为溴化、水解、氧化流程。此工艺不但收率低(38%),而且在溴化工段消耗的溴素大,生产成本偏高。本项目依托公司自有发明新工艺“一种邻硝基苯甲醛生产工艺(申请号201110173088.3)”对溴化这一关键工序进行了改进,不但产品收率有大幅提高(>48%),而且溴素消耗量仅为原工艺的一半,具备了循环经济的概念,较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年增效益300万以上。在产业化实施过程中,拟申请发明专利1项。
连续制备硝基氯苯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利用食用菌废弃菌渣生产兼性厌氧芽孢杆菌的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用废弃的食用菌菌包补充适量的营养,灭菌糖化来发酵生产兼性厌氧芽孢杆菌,总结出最佳的发酵参数,得到每克含量200亿以上的芽孢杆菌,使生产芽孢杆菌的原料成本降低50%,废弃菌包的附加值提高20倍,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县政府                           
灌南县科学技术局                    201211 19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