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
索引号: 510409025/2020-00207 信息分类: 其他, 卫生、体育,其他,其他
发布机构: 灌南县红十字会 发文日期: 2020-09-28
文号: 关键字:
内容概述: “潘主任,你在线吗?你们那儿还有没有类似王同学这种情况的孩子呢?我这个月转正了,增加的工资顺便再帮助一个孩子吧。如果有麻烦推荐一下。”秋日的一个下午,连云港市灌南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收到了捐赠人李智泉发来的微信。暖心的话语让工作人员感叹不已,不禁又想起与…

爱有天意:缘分妙不可言

浏览次数:  字体:[ ]

“潘主任,你在线吗?你们那儿还有没有类似王同学这种情况的孩子呢?我这个月转正了,增加的工资顺便再帮助一个孩子吧。如果有麻烦推荐一下。”秋日的一个下午,连云港市灌南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收到了捐赠人李智泉发来的微信。暖心的话语让工作人员感叹不已,不禁又想起与他的奇妙缘分。

初次接触,捐款抗击疫情

2020年春节后,肆虐的疫情悄然来袭小城灌南也进入紧张有序的疫情防控中。2月28日下午6点多,灌南县红十字会收到了一笔5000元的个人捐款。捐款备注写着“李智泉139……”。工作人员立刻通过电话联系李智泉,得知他愿意为家乡灌南捐赠5000元,用于疫情防控。在和他的聊天中,工作人员得知,李智泉是县内三口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2019年新考上公务员,是一名有着6年党龄的年轻党员。

再次交流,资助困难学生

“你好,请问你们有困难学生名册吗?读小学或初中,我可以定向捐赠某个孩子吗?”4月7日,春光明媚的上午,工作人员收到李智泉发来的微信。“有的,有几个孩子是去年来过红十字会申请救助的孩子,家庭困难,我把他们的情况发给您。”工作人员根据要求,将孩子的家庭基本情况发送过去。原来,从大学起,李智泉就坚持助学,学生时期通过学校红十字会资助过几个因父母突发疾病致贫的孩子,工作后也经常通过扶贫条线发布的困难学生信息默默打款。在疫情期间,他通过捐款,感受到了红十字会的善意和周全,再次联系红十字会定向助学。经过慎重的考虑,李智泉最终选择了王晶晶同学(化名)进行资助。他说:“我的能力有限,每季度捐900元吧,给王同学添点营养,我这两天再买点零食给你们一起带过去。”不想王同学有心理负担,李智泉决定在背后默默资助他,不和他见面。

三方相遇:缘分,妙不可言

带着李智泉捐赠的900元钱和牛奶、饼干、巧克力等礼物,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周末,入户看望了王晶晶。探望结束后,工作人员将照片发给李智泉,并述说了王同学的近况。“咦?照片上的老太太是我一直想找的人。”“什么,你之前和王同学的奶奶认识?”“不,我见过这位老太太一次,但是我不知道她是谁,更不知道她是王同学的奶奶。”随着李智泉的讲述,工作人员的眼前渐渐浮现出一幅幅画面。

2019年夏天,李智泉刚刚来到三口镇政府工作。一天早晨,一位老太太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同志,你好,这边可以开证明吗?”听闻,李智泉当即向老太太询问具体情况。交谈中,李智泉得知老太太已经77岁,儿子患有癫痫,孙子患有先天性血管瘤,儿媳改嫁,她一个人拉扯孙子长大读书,经济上有难处,所以向县红十字会申请大病救助,需要镇政府审核材料盖章。当听到老太太说,盖完章后,准备骑电动车去20公里以外的县城交材料,心地善良的李智泉鼻头酸酸的,不禁为老太太担心起来,去县城路途遥远,路况复杂,而且老太太岁数那么大了,骑车太危险了。审核完材料,李智泉嘱咐道:“老太太,您岁数大了,骑车去那么远的地方,不安全。您等我一下,我去拿点钱给您坐公交车。”因为身上没带现金,李智泉去了隔壁办公室向同事借钱。然而等他回来后,老太太家已经悄悄地离开了他的办公室。

每每想起老太太,李智泉总有些担心和遗憾,他担心老太太骑车不安全,更遗憾没带现金,没帮到老太太。天不负有心人,兜兜转转,通过红十字会,他竟然再遇当初的老太太,以另一种方式帮助了她和她的孙子!真是千里缘分一线牵!

“捐捐”细流,汇聚成河

“您的微信收款1200元”,“您的微信收款1200元”……秋日周末的晚上,正在吃晚餐的红会工作人员忽然收到2个连续的语音提示。这是红十字会微信捐款账户的声音。打开手机查阅,原来是李智泉的捐款。一笔给王晶晶同学,另一笔给新资助的张同学。工作人员赶紧联系李智泉:“非常感谢!收到2400元捐款!这周末孩子们放假在家的时候我将钱送去!”“好的,麻烦你了。孩子们开学了,我把第四季度的营养费给他们。多出的600元,给两个孩子添点文具书本。”工作人员感动于李智泉的爱心,但看到他一次捐那么多,又不禁为他自己养家过日子担心起来。聊起这个话题,李智泉爽朗地说,“孩子们挺不容易的,我这些钱也不算什么,如果去抽烟喝酒玩游戏的话,也要花钱,不如帮助需要的人。公益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希望我能多帮助一些人,多带动一些人。未来有能力了,我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