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楼乡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安排
田楼乡党委、田楼乡政府
(2012年11月)
2012年作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田楼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明确新思路、树立新标杆、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为总体要求,以实现“工业入库税收、工业投入、实际利用外资、高效农业面积、实施惠民投入”五个翻番为具体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争先创优,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以工业强乡为核心,加快推进重点工业项目,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推动全乡经济的最重要抓手,全面打响“三大战役”,推动全乡工业再上新台阶。一是实施招大引强攻坚战,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坚持“大招商向招大商转变”、“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的招商理念,主攻招商引资,新增超亿元项目1个,结转超亿元项目2个,新增注册资本18000万元。二是实施项目推进大会战,不断形成新增长点。加快推进被列入全市重点工程的晋光化工、克胜化工等一批过五亿元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目前,总投资5亿元的晋光化工提前完成厂房建设、设备安装、生产运行;总投资10亿元,注册资本1亿元的克胜化工项目,厂房、配套设施工程等建设快速推进,正紧锣密鼓安装生产设备,年底将进行试生产。三是实施骨干企业培育战,不断扩充财税来源。培优扶强产业龙头,全力推动中交三航五、宏业化工等重大建成项目平稳运营,到今年年底,全乡将形成六大税收过百万元支柱企业,其中中交三航五公司、宏业化工纳税可突破千万元大关。
二、以产业富乡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协会牵头、群众主体”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千亩连片农业循环经济园规模,形成了“牧业-发电-有机肥-绿色产品”的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内的生猪、肉牛、设施蔬菜、钢架葡萄、大棚豆丹等特色农产品项目,已成为周边农贸市场的主要货源地,培育了一批能人大户,就地转移剩余劳力62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年人均增收5200元,全乡新增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品牌15个、新增市级规模养殖场6个、组织成立四有经济合作组织5个。
三、以实干兴乡为动力,加快推进重点工程进度,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坚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关系全乡经济发展大局的重点工程建设进程。一是做好新港大道建设工作。扎实做好新港大道积土施工、拆迁安置、征地绿化等工作,全面完成新港大道指挥部交办的各项任务,保证新港大道无障碍施工,克服困难,实现了新港大道集镇段全封闭通车。美化亮化新港大道田楼段整体环境、提升了新港大道整体形象。二是做好夏秋秸秆禁烧工作。严格按照“不烧一处火,不冒一处烟”的要求,全乡上下齐心合力做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做到人员、宣传、巡查、应急、材料报送等“五个到位”,圆满完成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任务。三是做好连盐铁路前期工作。完成拆迁登记、树木砍伐、坟墓搬迁等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四是做好土地整理工作。突破资金瓶颈,多措并举,解决多年历史遗留问题,整理土地45亩,提前完成2013年土地整理项目。
四、以基建靓乡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环境整治,乡村形象明显提升。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抓重点、强措施、重落实,千方百计提升乡村整体形象,完成李二圩、合兴安置小区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有182户居民入迁新居。投资120多万元资金,清运垃圾8000余吨,清理乱堆乱放1300起,整治户外广告60起,取缔非法废品收购站点6家,拆建新港大道桥涵8座,新建护坡600米,新增路灯60盏,清理疏浚沟塘河道7条,粉刷墙体30万平方米,新增20亩小游园1座,新增垃圾池37座、垃圾桶140只。新港大道、产业大道、沿海高速、中田路沿线环境整治效果明显。大莽牛村、浦东村创建省级康居示范村工作走在全县前列,得到了省、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在全县率先实现路灯村村通工程,环境整洁、灯亮水绿的乡村形象,多次在县电视台专题报道。
五、以惠民福乡为支撑,加快推进普惠民生工程,幸福田楼特色彰显。坚持提升发展内涵,把普惠群众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全乡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免费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7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创建省级三级文化站,完成文化站房等硬件设施投入,文化书屋实现全覆盖。李二圩、振东村全面完成卫生改厕工作。坚持举办农民艺术节,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坚持干部结对帮扶、大学生入学奖励、老人营养补贴等特色帮扶制度,让群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社会影响深远。
六、以和谐稳乡为基础,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发展根基日益牢固。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矛盾化解机制,坚持完善“三公开”制度及村干部坐班制度,稳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建立和完善了信访工作机制,制定信访应急预案,结合“三解三促”活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及建议,及时解决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指派专人负责“12345”群众热线,按时处理群众疑问,并及时向他们回复,规范化、制度化的信访工作机制使全乡信访稳定工作继续保持全县领先,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进京赴省的信访事件发生。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民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积极对待、科学分析、查找差距、创新举措、全力破解。
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工作思路是:在“十八大”精神指导下,以扩张工业为主线,以项目招引为动力,以和谐稳定为保障,围绕“建成小康田楼、跨入全市先进行列”的年度目标,全力实现工业经济、规模农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点工程、社会管理等“六大突破”,全力把田楼建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
2013年奋斗目标是:实现GDP16亿元,财政收入1亿元,其中工业入库税收3500万元,人均年增收11000元,引进超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超亿元项目2个。固定资产投入15亿元。扩展农业循环经济园规模,建成远近有名的绿色循环农业基地。
推进举措是:
一、坚定不移突破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工业集聚新高地。一是突出招商主导地位。集中人力重点对接在谈的新东方药业、海螺集团、维天生物、轴承座密封件等项目,力争早签约、早落户,确保新的一年在经济开发区、农业园区、化工园区、临港产业区,都有大项目引进、新企业落户。二是加快本土企业落实。重点在灌河岸边的浦东村、大莽牛村建设港机生产基地。三是强化项目推进力度。对在建的克胜化工、润鸿化工企业实行专项帮扶、专人推进,力争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四是不断夯实税源管理,对中交三航五公司、宏业化工等投产纳税大户实行一条龙服务机制,切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壮大纳税过百万企业集群。
二、一着不让突破设施农业,全面建设富民增收示范区。坚持富民为先,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农民增收、实现小康、做好农村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按照市级生态农业示范区标准,不断扩大农业循环经济园规模,打造千亩连片设施栽培,打响西瓜、葡萄、辣椒酱、粉丝等农业特色品牌。
三、坚持不懈突破乡村建设,致力做优基础设施硬配套。一是路网建设。重点围绕新港大道、沈海高速、产业大道等主干道过境段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沿线的违章违建的整治力度,打造交通动脉“样板路”。同步完善高速出口、新港大道绿化观光带,加大乡村主干道亮化美化洁化投入,实现乡村路灯全覆盖。二是创建工作。结合市级生态乡标准,找差距、补短板,力争年内创建成市级生态乡。积极创建省级康居示范村,打造大莽牛村、浦东村两个典型村。三是人居建设。严厉打击违章违建,规范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浦东、李二圩、路北等安置小区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村级人居环境。推进和巩固农村改厕成果,进一步完善环境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垃圾收运配套设施的投入,环境整治实现常态管理。
四、持之以恒突破民生工程,着力推动社会发展更和谐。在社会事业上,巩固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果,整合卫生资源,改善就医条件。在惠民实事上,加大路网建设,启动田中路北延、第二中心小学工程,村庄户前路与主干道实现并网。继续办好传统的农民艺术节,丰富文化乡镇内涵。继续坚持干部结对帮扶、学生入学奖励、老人营养补贴等制度,打造和谐稳定的特色乡镇。
五、凝心聚力突破重点工程,合力实现重点工程快推进。全力服务好连盐铁路和新港大道建设工程,高标准实施新港大道的绿化、亮化综合整治、道路封闭、下水道铺设工程,重点治理二庄桥、路北小区、合兴小区的环境,搞好路边的护栏、护坡、绿化,确保新港大道沿线的亮化美化。
六、全面动员突破队伍建设,倾力实现社会管理新局面。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乡党委、政府工作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着力解决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不断化解矛盾,巩固和谐稳定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本理念,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提升乡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完善领导干部接访、走访、下访制度,强化矛盾源头治理,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