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新安镇人民政府文件
新政发〔2021〕63号
关于印发《新安镇农村垃圾分类省级试点
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
为有效改善我镇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根据市县相关要求,制定《新安镇农村垃圾分类省级试点实施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新安镇人民政府
2021年5月18日
新安镇农村垃圾分类省级试点实施方案
(试 行)
为贯彻落实省农村垃圾分类试点镇相关文件要求,按照“减量优先、鼓励分类、城乡统筹、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快推进我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进程,促进资源有效回收利用,科学选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式,持续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覆盖范围,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努力用高标准要求实施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现根据《苏建村[2021]88号文关于做好2021年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通知》和《灌分治办[2021]17号文关于做好灌南县2021-2025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的通知》,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置系统”指示精神,持续完善“组保洁、村收集、县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自然村组并稳定运行。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结合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需加快建立“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链条建设,持续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覆盖范围。2021年底,要求全镇开展实施垃圾分类的行政村80%以上,鼓励有条件的村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另外,落实人员、经费、制度,深入推进农村环卫保洁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巩固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有效集中收集处理水平,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和评价考评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引导全镇广大农民群众养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文明生活习惯,至2021年底全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常态化、规范化,人均垃圾产生量“零增长”,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走在全镇前列。
2.阶段目标。2020年认真总结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机制、管理体系和配套设施,切实补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短板,全面整治敞开式垃圾收集点。全镇域范围内大面积配置、及时更新落实标准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体系。2021运行之年,认真做好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三年行动计划经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全过程监管,提升终端处理设施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确保取得实效。完善建立长效管理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常态化、规范化运行。
三、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坚持属地管辖,分级负责,部门协同,联动推进机制,镇农护办负责辖区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业务指导和综合协调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全民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的积极性。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提倡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易腐烂垃圾就近就地处置,沤肥返田,实现循环利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补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有毒有害垃圾处置体系短板。
——绩效导向,严格标准。坚持垃圾处理大分流、小分类,切实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绩效考核,确保成效可评估、可量化。严格执行《江苏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标准,依据相关标准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长效管护,持续运行。按照“群众受益全面、设施覆盖到位、处理运行常态、减量效果明显、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充分考虑垃圾“分类”处理任务的艰巨性、情况的复杂性、工作的反复性,切实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设施后期长效运行机制建设。鼓励购买农村环卫保洁服务,鼓励第三方建设管理运维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机制。
四、主要任务
1.推行垃圾源头分类精准投放。加快从“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传统集中处理模式向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转变。完善农户源头分类可操作、能评估、有奖惩模式,统一标准,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采取农户初分和分拣员二次细化分类办法,按标准配置40L分类垃圾桶两桶一组,分别投放易腐烂垃圾和不易腐烂垃圾,村内设公共分类垃圾桶若干,用于集中投放易腐烂垃圾、少量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农户源头初分按易腐烂垃圾和不易腐烂垃圾进行分类,易腐烂垃圾即厨余垃圾,也称有机垃圾或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腐烂瓜果、动物内脏、零食碎末,以及作物秸秆、枯枝烂叶、谷壳、残次水果和饲养动物粪便等生活垃圾;不易腐烂垃圾又分成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金属、塑料、玻璃和织物等适宜回收循环利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弃物;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即生活垃圾中除易腐烂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几类垃圾外的剩余垃圾,包括卫生纸、纸巾、烟头及少量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按原有垃圾处理体系和模式进行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
2.推行垃圾中间分类规范收运。一是根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工作方式,按照每500人配1名保洁员每村配2名分拣员的标准,配齐配足清扫保洁力量,可回收垃圾分拣和其他垃圾收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可回收垃圾可由农户自主分拣交售,也可以以镇为单位,与废品回收公司签订镇、村两级定时、定点回收协议。有毒有害垃圾按照城乡统筹处理要求,纳入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进行统一处理。其他垃圾则清运至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按传统有效集中收集处理方式无害化处置。三是强化对保洁员、分拣员的垃圾分类操作培训,制定专项培训计划,指导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按照源头分类投放和终端分类处理无缝衔接的要求,建立健全易腐烂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分类运输设施,并按照所运输生活垃圾种类不同,设置不同的外观和标志,实行密闭分隔运输,杜绝出现源头分类的垃圾在后续收运及处置环节混装、混处、混运,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发生。
3.推行垃圾末端分类科学处置。镇农护办要根据村庄所处位置、地质地貌、人口数量、交通条件、垃圾产出量和辐射等因素,合理规划、科学选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中心,对分类的垃圾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易腐垃圾堆肥后可与镇内家庭农场合作签订长期回收协议。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镇农护办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当作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要研究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建立起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引导和鼓励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来,推动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不断提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水平。
2.保障要素供给。强化资金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以县、镇两级财政投入为主,镇财政年度环卫保洁经费投入不少于420万并纳入镇财政预算。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要求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垃圾治理的支持。
3.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充分利用集市、学校、医院等场所,让垃圾分类知识进村组、进学校、进医院,普及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积极宣传报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营造浓厚工作氛围,让农民群众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强化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业务骨干的培训力度,每村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指导员,打造一支集业务指导人员、保洁员、村级督导员为一体的高素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队伍,并通过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全力推动广大村民改变原有垃圾投放习惯,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来。建立村民自律制度,把垃圾源头分类和定时投放,以及庭院绿化、门前三包等其他村民卫生行为统一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充分发挥妇女的家庭骨干作用,带动全员参与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4.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项目,对工作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推进不力的将进行问责。镇农护办要建立健全周督查、月考核制度,村居要建立日自检制度,形成镇对村、村对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传导落实机制。督促指导村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建立人人遵守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
新安镇党政办公室 2021年5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