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灌部省市属单位:
《灌南县工业企业降本增效若干措施》已经县十五届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灌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5月 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灌南县工业企业降本增效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有效解决工业企业困难问题,促进全县工业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制定如下措施。
一、降低要素成本
1.指导电网企业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加大重要输电通道及重要电力设施巡防巡检工作力度,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深化电能替代多元化与低碳化,增强综合能源新技术应用,促进能源管理智能化,推动企业能效提升。开展电力清费专项行动,取消转供电不合理收费和不合理限电措施,规范企业接入工程费用。(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供电公司)
2.帮助天然气供应企业多渠道采购气源,降低燃气供应成本,保障工业企业正常用气。引导供水企业加快设施建设,为用水企业免费设计施工方案,降低企业申请用水的建设成本,为企业用水办理提供(容缺)绿色通道,保障企业用水。鼓励供水企业优化企业用水服务,设立专门服务岗位,定期走访企业用水户,提供延伸服务,为企业解决用水问题。帮助企业作好水平衡分析和节水工作,减少用水成本。帮助现有热电联产项目扩能增产,鼓励国企平台和用热大户参与热源点建设,制定全县供热支持政策和大工业用热指导价格,落实煤热、气热价格联动机制,定期测算供热蒸汽成本,及时调整指导价格。化工园区根据企业蒸汽用量给与价格优惠,使用蒸汽即给与2%价格优惠,最高可优惠20%。(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化工园区、水务集团)
3.宣贯“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和规划环评负面清单,坚持底线原则,注重高效服务,在项目招商阶段提前介入、参与考察指导,避免工业企业项目走弯路。对工业企业组织开展各类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培训班,降低企业环保管理成本。切实盘活环境资源,形成的减排量纳入灌南县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库,为招引新的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坚强有力保障,降低企业购买总量指标交易成本。(责任单位:灌南生态环境局)
4.开展规上工业企业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专项行动,针对用地手续不完善、未通过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欠缴土地出让价款及相关税费等情况,分类研究办理条件,通过部门联动协商、难题集中会办、并联审批流程、实施容缺承诺办理等方式,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不动产权登记“应办尽办”,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房产,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县自然资源局、县行政审批局、县住建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二、降低融资成本
5.发挥政策性金融产品引导作用,用好县级风险补偿基金,扩大苏科贷、富民创业贷等政策性产品融资规模,按照不超过LPR+100BP向科技、创业领域投放信用贷,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给予80%的风险补偿,全年累计新增政策性贷款不低于3亿元。建立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对“白名单”企业提供绿色审查审批通道方式提高授信审批效率,试点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金融办、金灌集团)
6.发挥政府性担保兜底作用,企业贷款担保费率对单户500万元及以下降低到0.8%/年,单户500万元以上降低到1%/年,全年累计新增担保不低于2.1亿元。转贷应急基金服务费率前7日综合费率从0.35‰降低到0.2‰,超过7天的日综合费率调整从0.45‰降低到0.4‰,全年累计提供转贷资金不低于1.6亿元。(责任单位:县金融办、金灌集团)
7.宣传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帮扶范围和要求,多渠道帮助亚新钢铁的尘泥综合利用项目、百禄镇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经济开发区西区日处理1万吨工业污水处理、花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和生态环境修复项目等工业企业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环保贷”“环基贷”等资金支持,帮助工业企业用好上级资金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污染治理投入成本。(责任单位:灌南生态环境局)
三、降低物流成本
8.落实省内公路通行费和内河船舶过闸费减免优惠政策,发挥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组合效能,加强港口、园区、工业企业等关键节点的协同联动,利用已有支线航道、港口码头,将大宗货物转向水路运输,提高钢材、煤炭、金属矿石水路运输占比,为货运企业提供上下货物费用优惠政策。整合停车场资源,设立公用货车停车场,降低货运企业及货车司机停产费用,试点免费停车。将物流企业信息和工业企业需求信息共享,做好托运方、承运方信息交流传递,协调工业企业共享货运车辆,减少货物运输隐形成本。对货物运输线路进行合理规划,缩短货车在县城周边的运输距离。简化货运企业及人员办理道路运输证及从业资格证办理流程,减免办理过程中产生的工本费用。(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9.加大培育本土企业“产业+快递”发展,推动“快递+制造业”发展,做好工业企业和电商企业合作共赢。加强电商仓配建设力度,依托京东物流园平台,建设上规模、有品牌的云仓、电商项目,不断夯实仓配一体化的物流园区,推动乡镇快递网点共享共配,降低企业快递物流成本。(责任单位:县邮政管理局)
四、降低用工成本
10.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免申即享”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综合运用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购房券、生活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指导灌南中专等面向钢铁冶金、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原料药)、绿色食品、机械电子等重点产业企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等职业培训,按政策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利用“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苏心聘”小程序等载体,为企业提供网络招聘、直播带岗、视频双选等免费服务,督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规经营、规范收费。鼓励建设工业邻里中心,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减少人才外流。(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11.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等设立见习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就业见习人员,给予最低工资标准60%的生活补贴;对就业见习基地为见习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按最低工资标准10%予以补贴;对就业见习期满留用率达50%以上的就业见习基地,按每留用一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五、降低税费成本
12.按照《我国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专项类和普惠性政策,高效准确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即征即退;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10%收入;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制造业符合条件的仪器、设备可享受加速折旧;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六税两费”政策;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进项税加计5%抵减。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的5%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通过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研发费用的175%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200%在税前摊销。(责任单位:县税务局、县科技局)
13.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免收不动产登记费;工业厂房建设免收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工业企业同一权利人因分割、合并不动产申请变更登记的,减半收取不动产登记费。(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
六、降低制度成本
14.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有效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进“一次告知”“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不断拓展“县镇同权、县镇同办”事项,加快提升镇村便民服务能力,高质量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省心。推动建设“无证明城市”,彻底取缔厅外审批,着力扩大“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范围,力争做到“最多跑一次”。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拓展“告知承诺制+限时办理+拿地即开工+交付即拿证”适用范围,审批环节和时限分别再压减30%。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更多领域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建立健全“一镇(园区)一特色、一部门一课题”创新事项推进机制,推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灌南改革品牌。(责任单位:县行政审批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七、推广精益管理
15.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化工、建材、机械、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16.强化“智改数转网联”赋能,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全覆盖,向规下中小企业延伸拓展;打造龙头骨干企业“智能车间”样板、互联网标杆工厂等典型示范;培育头部企业做强做优、优质企业“专精特新”升级、小微企业入规纳统;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指导企业申报企业技术中心、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工业信息安全防护;引导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17.创新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宜兴灌南产业对接,实施企业高质量巡诊,举办企业家经营管理培训班、“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专题讲座、专精特新培育等精益管理培训活动。邀请企业家、年轻干部赴宜兴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指导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效率要发展。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引进更多科技人才,联合申报省“科技副总”及“双创”人才等项目。组织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企业与徐圩新区石化企业开展产业对接,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科技局)
八、加强园区配套
18.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常态化保有 500-1000 亩工业用地,保障重大项目落户。加快配套各工业园区和镇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垃圾中转、集中供热、供汽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加强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做好地下空间管网建设规划、海绵城市建设、市政项目总平面方案审查等规划,优化城市地下空间环境有序推进。(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自然资源局、灌南生态环境局、县行政审批局、县住建局、县金融办、县工信局、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