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机关各部门,各基层司法所: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决策部署和相关要求,采取更加务实举措推进营商环境巡察整改,发挥法治服务在保企业促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中的保障作用,经研究,制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惠民措施。
一是优化合法审查, 保证利企政策快落地。建立合法性审查快处机制,对县级涉及疫情防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实体经济加快恢复、稳岗促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及应急处置政策措施,随送随审、集中会审,提前介入、快审快结。对涉及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100%,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合法合规。组织对涉企惠民政策实施情况评估、清理,及时进行废止、修改;强化涉企惠民政策备案审查,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涉企执法规范化。实施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推进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全覆盖。加强对各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监督,对个体工商户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之外的轻微违法行为,社会危害不大的,列出整改清单,教育为主、处罚为辅;被处以罚款但确有经济困难的,可申请暂缓或分期缴纳。对企业等当事人首次非主观轻微违法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事项不予处罚,对符合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法定条件的违法行为事项减轻处罚,努力为企业营造更优营商环境,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统筹协调各执法单位推动“互联网+监管”,推行联合涉企执法、执法部门内部统筹、非现场涉企执法等机制。畅通涉企行政执法投诉渠道,建立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绿色通道,对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发生的行政争议,快立快审快结。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机制。会同县市场监督局对全县执法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规范“双随机”抽查程序等,做到检查全过程记录,明确告知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标准要求。进一步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职责,督促规范执法程序,实现全县行政执法全程留痕、可追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是深化律企同行活动,开通法律服务直通车。组织各律师事务所律师企业法律服务团队,开展法治助企纾困解难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深化“万所联万会”机制,促进律所、商会、协会合作,实施法律服务“一十百”工程。聚焦菌菇生产、酒酿食品、钢铁冶炼、木业制品等我县重点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构建全时空全业务的“产业链+法律服务”体系,组织法律顾问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涉企劳动用工、风险防控、合同管理、纠纷处置等提供“法律体检”。对尚未聘请法律顾问的小微企业,开展“法治暖企”预约活动,推荐律师团队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开展企业法律服务优秀产品、法律风险防范典型案例宣传推广。编制相关法律指引,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提供法治护航。积极采取线上线下多项服务举措,及时解答企业和群众在疫情期间常见、热点法律问题。组织律师制作合同履行、劳动用工、工伤赔偿、疫情下企业合规管理等法律宣传短视频,通过线上多渠道网络平台广泛宣传。
四是拓展公共法律服务,保障普惠供给广覆盖。发挥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12348” 热线作用,为企业复工复产纾困解难提供全天候法律咨询,县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县司法局组织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机构成立企业法律服务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项目体检、风险预警、纠纷化解等法律服务。在退役军人事务局、住建局、物流快递等部门新增设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提供就近惠民便捷服务,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提供符合条件的法律服务需求,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快捷办理。
五是优化公证便民举措,增强惠企法治获得感。优先快办防疫物资生产、供应、流通企业申办事项,减免公证费用。精准提供公证服务,助力企业化解债务偿还、资金周转、扩大融资等难题。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等行业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出证送达。对不可抗力事件公证,提供证据保全公证。开展“公证顾问”服务,提供线上咨询预约、远程视频和上门公证。
六是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多元化解纠纷促和谐。统筹非诉讼服务中心力量,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公证、仲裁、律师调解和司法鉴定“7+1”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着力化解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的物资供应、合同履行、劳动争议、物业管理、交通事故等纠纷问题。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促和谐”行动,应用“苏解纷”“调解小助手”“法润民生微信群”等线上调解平台,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融合调处机制,帮助群众通过非诉方式、线上途径和诉讼程序化解矛盾纠纷。聚焦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中常发多发的物业管理、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合同履行等矛盾纠纷,发挥“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功能作用,集中调解力量,及时高效化解纠纷。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分析研判、联动调处、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对排查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开展调处,定纷止争。加强“指尖”平台的打造,为群众提供零距离的网上公共法律服务。
七是全面实行告知承诺,畅通行政许可全流程。加强与各行政审批服务、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联动,落实“苏政40条”服务事项公开发布要求,编制实施清单中明确免申即享、网申捷享、代办直达、窗口办理、快递申请等办理方式,实现更多政策服务通过“苏企通"平台直接兑现办理。促进审管联动、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公共信用信息“四网平台”对接运用,深入推进“告知承诺、减证便民”,推动行政执法机关开展线上告知承诺制办理服务,让市场主体涉企事项报批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对涉疫情防控企业个人属于合理容错情形,依法免除相关责任或者减轻、从轻处理。助力审批制度改革,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事中事后监管,要求行政执法单位对取消和改变审批方式的事项有针对性的实施监管。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扩面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网上办事体验感,推进群众和企业线下“窗口”办事逐渐向线上网办、掌办转变。
八是放大法治宣传效果,创新方式载体接地气。紧扣“疫情防控 法治同行”主题,面向社会开展法治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各市场主体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把普法融入疫情防控的执法、司法工作过程,强化以案释法。鼓励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推广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创作各类反映依法防疫、众志抗疫的法治说唱、法治故事、法治动漫、法治海报等普法产品。认真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注重发挥网络、电视、电台、宣传车、宣传栏等宣传作用,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选取密切相关的案例、事例,大力宣传相关法规政策和卫生防疫知识,为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公益法律服务。
九是强化法律服务保障,堵塞制度管理风险点。坚持便民利民、应受尽受原则,在各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联络点,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强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工作,尤其是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将行政调解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灵活运用和解、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促进纠纷实质性化解,减少涉企案件进入裁决程序数量,快捷息诉止争。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有效覆盖和常态化服务。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从参与立法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延伸。组建“立法民意团”,探索在个人调解室、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立法民意征集区,推动立法民意征集工作。加强刑释解戒人员引导教育帮扶,畅通云上会见绿色通道。全面开展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工作,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推进“智慧矫正”建设。
十是加大组织推动力度,提升暖企惠民满意度。县司法局成立由局一把手为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把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解难服务保障发展列入贯穿全年的重中之重工作,建立考核和督查机制,推动各项暖企惠民政策落细落实,以更加到位的法律服务、更加优化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赢得广大企业和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法治满意度的持续提升。
灌南县司法局
2022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