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平稳开局 向好趋势初显
——201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灌南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年4月23日)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稳中有进、好中求快、务实苦干”的年度工作主题,认真落实各项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具体工作,全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为上半年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奠定了较好基础。
一、全县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从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和主要指标增长情况看,最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稳”和“快”上。
“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势稳健,在全省的排位稳步攀升。在全省发展整体放缓的情况下,全县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53亿元,同比增长12.5%,较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3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8.6亿元,同比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12.3%。全部工业用电量3.65亿度,同比增长2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68元,同比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895元,同比增长15.6%;实际利用外资215万美元,同比下降85.3%;出口总额4429万美元,同比增长67.9%。从1—3月份掌握的数据来看,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亿)居全省第24位、苏北第10位,分别比1-2月位次前移6位和3位;增幅(20.1%)居全省第16位、苏北第10位,分别比1-2月位次前移6位和4位。
二是农业生产平稳有序,高效农业稳定发展。夏粮生产有望持续增产。全力以赴抓好夏粮生产,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小麦播种面积达66.3万亩,比去年增加2196亩。1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3.28亿元,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7.33亿元,同比增长4.6%。高效农业稳定发展。一季度全县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0.93万亩,累计达到16.2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6.06%;食用菌产量1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0%,产值近15亿元。畜牧业发展态势平稳。一季度全县生猪出栏19.36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2.78%。
三是重点产业加速集聚,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1、化工产业总体形势较好。一季度,化工企业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订单充足,产值和税收都有较大幅度增长,部分企业满负荷生产。华尔化工、华通化学、中化化学、金囤农化企业加大生产负荷,提高产能,部分企业积极进行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化工产业一季度实现总产值13.84亿元,同比增长8.65%左右。
2、钢铁产业保持稳定。今年一季度,由于兴鑫钢铁三期工程的投产,并依托港口物流优势实现微利生产,完成产值25.7亿元,同比增加7.9亿元,有力推进全县钢铁产业实现产值42.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3.2%。
3、机械制造产业基本平稳。现有机械制造企业13家,其中大型机械企业3家,分别是杰孚特重工、压铸机公司、柳林机械,一季度实现行业产值12.72亿元左右。
4、有色金属产业较为稳定。规模以上铜材企业14家,现在正常生产的有8家,其中利泰金属、炬鑫铜业和久保田金属3家生产比较稳定,同比有较小增长。10家规模以上不锈钢生产企业,其中金昌特钢、天乙金属、荣鼎金属、金瓯新材料等8家生产较稳定。一季度实现产值79.78亿元,同比增长7.44%。
5、造船行业日益复苏。目前有胜华、名洋、美尔美图、海中洲4家船舶修造企业正常生产,今年以来共完成下水船舶4艘,在建6艘,现有19艘订单。一季度实现产值25.54亿元,同比增长20.89%。
6、酿酒食品产业平稳运行。一季度,大宇食品、润普食品等企业满负荷生产,由于政府压缩“三公”经费,汤沟两相和的少部分高端酒受到影响,全县酿酒食品行业实现产值2.86亿元,同比下降13.8%。
7、电子产业加速增长。县开发区共有电子企业6家,目前,有4家正常生产、1家在建,一季度实现产值6334万元,同比增长81.5%,其中光鼎电子实现产值1396万元,同比增长11.14%。
四是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合理。
今年以来,我县服务业快速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从单一的传统型服务业向新兴服务业发展。1—3月份,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8.32亿元,同比增长13.4%。重点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4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13.5亿元。1—3月份完成投资2亿元,其中灌南县新文化商业综合体、灌南县世纪缘大酒店2个项目主体工程在建;建材大市场和汽车大市场2个项目正在确定选址及投资主体。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我县共有2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1、灌南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该集聚区占地1000亩,建设海河联运区、2万吨码头2个、仓储物流中心等,建成综合服务区、仓储配载区、市场集中区等功能区,目前已有多家物流企业入驻。2、灌南新西湖商贸中心。该集聚区2006年被列入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成为灌南核心商贸区域。
“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今年共排出38个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09.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2.6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5.5亿元。从形象进度上看,已经部分投产的项目有银得隆木业;正在设备安装的有亚新制管、高优化学2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的有裕灌食用菌产业园、益达管件、源友包装、荣臣化工技改、中小企业园5个项目。排出的25个重点工程中,计划总投资58.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1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4.7亿元;21个重要工作事项包括房屋征收、打击违建、园区转型升级等,达到序时进度有12个,基本达到的9个。44个市重点项目1-3月份完成投资8.51亿元,8个项目未开工。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县重点新开工项目和结转在建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推进速度超出预期,为全县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发展难题加快破解。一季度,在加快发展,破解发展难题上,重点攻坚融资、土地、拆迁、项目落户、规划以及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加快融资上,通过发行债券、银行贷款、追缴土地出让金、项目贷款等方式,顺利融资14.2亿元。土地清理整合上,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目前有700亩正在清理整合,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完成已整理土地1600余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已征收房屋164户,完成复垦面积19062平方米。大项目支撑上,先后跟踪引进了宜工重工、元成机械、亚邦镍铁等一批重大项目。硕项湖湖区景观绿化方案、高速公路两侧绿化规划、服务业市场等正在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加快规划设计进度。
三是转型升级加快步伐。围绕做强工业,不断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一季度,全县完成技改备案项目近10家,计划总投资近15亿元,范围覆盖了化工、装备制造、酿酒、建材等行业。如总投资5亿元的仁欣有机颜料及颜料中间体技术改造项目,将与日本东洋油墨合作,生产高档颜料;总投资1500万元宝石锻造铝轮毂精加工技改项目,引进德国锻造技术,生产高档轮毂。新增堆沟港作业区码头一期、液体化工专用码头以及中交集团港口码头,完成港口吞吐量353万吨。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一季度初步统计的情况看,对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考核和确保两套目标体系,只有外贸进出口指标达到考核目标序时进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确保目标序时进度。工业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市场消费、地区生产总值、利用外资等指标没有达到考核序时进度。
一是要素制约仍较明显。原辅材料价格坚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产能利用明显不足。“用工贵”以及 “招工难”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升幅最大最沉重的负担。园区土地供应紧张,还有不少工业用地闲置需要加大清理整合力度。春节后国家连续采用正回购收紧货币,银行实际利率不断上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清理整顿的力度不断加大,加之我县符合融资要求的项目少,融资门槛逐渐抬高,后续融资瓶颈较大。
二是财政税收结构有待优化。一季度国税完成收入2.03亿元,下降11.07%,再生资源利用与回收行业、贸易公司等税收贡献持续减少,亚新制管等企业受固定资产投资进项税抵扣因素,在今年将只有较少税收缴纳,导致国税收入增收后劲不足。由于国家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难以短时间内好转,税收增长压力加大,地税增收空间不大。
三是工业突破蓄力不足。我县规模企业数比灌云少56家、比东海少182家、比赣榆少211家。工业投资项目投产达效周期长,新增长点项目不多,对全县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受市场产品价格波动、部分原料价格波动频繁影响,以及春节企业放假双重影响,全县162户规模企业,21家企业停产,停产面为12.96%;52家企业同比负增长,负增长面高达32.1%。一定程度影响全县产值增长速度。项目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今年全县新投产的增长点项目投产时间多在三、四季度,年内对全县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新增长点项目大多是重工业项目,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招引不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难度较大。
三、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抓前期投入。对重大项目明确专人盯办,进一步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对江西宜工、元成机械、亚邦镍铁、雨润综合体等前期工作成熟的项目,加快征地拆迁、道路管网、电力设施等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办理各种审批手续,确保一批项目上半年内开工。抓全程督导。对渤船重工、裕灌食用菌亚新制管、嘉隆二期、新冠酒业搬迁等已开工项目要加强协调督导,特别是硕项湖湖区5月份要确保实现整体蓄水,硕项路、苏州南路扩建、鹏程路改造年内通车,垃圾填埋场、城市防洪工程等市政基础工程要加快推进,尽快投入使用。
二是进一步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在项目跟踪上下工夫。狠抓招商引资,确保力度不减,压力不减,以大招商、招大商,促进大开放、大发展。要拿出更大力度、抽出更多时间,抓紧谋划,重点抓好产业招商,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努力在引进大项目、大品牌、大企业上实现突破。在优化载体上下功夫。园区要进一步完善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形成循环交通网络;大力实施绿化升级工程,加快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要在提升园区和企业形象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园区功能和产业配套能力。继续推进园区企业清理整合、转型升级工作,积极化解项目用地矛盾,提升土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园区发展水平。中小企业园二期要加快建设,年内新招引企业12家以上,打造苏北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
三是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筹措力度。建立融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融资工作积极性。整合资产资源,建立县政府重点项目工程融资项目库,选择、培养一批有潜在收益、有竞争力的融资项目,适时调整,适时补充,积极进行包装、打包,加大跑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多种模式,积极融通资金,保证全县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有序推进。债券发行小组将充分利用县重点工程建设载体,全力做好二期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围绕新一轮城市规划和布局,加大土地商业开发力度,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加大对存量土地清理力度,切实提高土地价值。将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通过产权拍卖或打包注入融资平台等方式,放大存量资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