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当前我县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冬小麦进入适播期,即将开始大面积播种。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我县仍有阴雨天气,从而增加倒伏和籽粒发芽霉变风险,影响适期收获,对产量和品质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部分旱作物收获推迟、茬口衔接偏紧、局地土壤黏重、机械难以下田,对秋熟作物收获、晾晒、存储和冬小麦适期适墒播种带来影响。请广大农民朋友们避雨抢收,采取通风存储、烘干等措施,减少发芽霉变风险;及时排涝降渍,腾茬整地,适时播种。
一、及时排水,降湿散墒
遇到短时强降雨天气造成积水的地块,要抓紧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成熟末期籽粒脱水,提高田间机械作业易通行性。对于严重倒伏、茎秆紧贴地面的植株,应迅速采取机械或人工方式进行收获,以防止穗部发芽或发生霉变,避免造成二次损失。
二、抢抓窗口,适时收获
进入成熟收获期的作物,按照“先熟先收、有涝先收、易损先收”原则,以“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劲头,抓紧抢收,确保秋粮颗粒归仓。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利用雨歇间隙及时抢收,确保“成熟一块、收割一块、清运一块”。建议旱作物于10月25日前收获结束,水稻于11月10日前收获结束。
三、烘干晾晒,防止霉变
收获后要抓紧烘干降低籽粒水分,可就近联系粮食烘干中心(点)(接昨天晚上发的链接),及时拉运烘干,将籽粒含水量快速降至标准含水量以下,防止因大规模堆叠、烘干晾晒不及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若不具备烘干条件,尽可能选择通风、干燥的室内避雨场地,摊薄勤翻,加快水分蒸发,避免直接堆积,防止发热霉变。
四、适墒整地,适量播种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排除积水,加快土壤散墒。土壤过湿时不宜开展秸秆还田作业,防止秸秆覆盖地表,影响土壤散墒。机收地块,降低留茬高度,保证秸秆粉碎质量,并均匀抛于田面,及时翻压入土,适当耙耱压实。当土壤“抓土成团、轻丢即散”时抓紧整地播种。小麦品种可选用淮麦33、淮麦46、连麦186、中麦578、郑麦136、烟农1212等半冬性中强筋品种,10月25日后播种的每迟播1天每亩增加1斤播种量。一定要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不能“白籽下地”,不能播种过深(比适期播种浅1-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