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索引号: 014309316/2015-00011 信息分类: 政府文件, 公安、安全、司法,通知
发布机构: 灌南县司法局 发文日期: 2015-08-07
文号: 灌司发〔2015〕30号 关键字:
内容概述: 灌司发〔2015〕30号关于印发《“德法同行润海西”活动方案》的 通 知各基层司法所,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所,局机关各科处室: 根据《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系统开展“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活动的通知》(苏司通〔2015〕72号)和《市司法局关于印发<“德…

关于印发《“德法同行润海西”活动方案》的 通 知

浏览次数:  字体:[ ]

 

灌司发〔2015〕30号

关于印发《“德法同行润海西”活动方案》的

 通    知

各基层司法所,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所,局机关各科处室:

    根据《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系统开展“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活动的通知》(苏司通201572号)和《市司法局关于印发<德法同行润港城”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连司通201538号)的要求,我局制订了《“德法同行润海西”活动方案》。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希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灌南县司法局

                                2015年7月22日

“德法同行润海西”活动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治和法治的重要论述,创新和完善司法行政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方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更好地服务法治灌南建设,现根据省厅市局关于“法润江苏·德法同行”和“德法同行润港城”活动的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集中开展“德法同行润海西”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  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县委十届十次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治和法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推动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现实途径,深入落实省厅市局实施“德法同行”的各项举措,充分发挥道德和法律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增强全社会法律信仰和道德观念,提高司法行政推进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与实效,积极营造崇德尚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我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  主要内容

(一)发掘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契合点,在打造特色品牌中传承法治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法治内涵,将法治元素与文化元素相互融合,着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1、进一步加大扎根基层的民间普法队伍建设。不断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强化“法宣艺术团”建设,将法治文化更多的融入到淮海戏、魔术、杂技、剪纸等文化作品之中。各基层所要深入挖掘本乡镇文化资源,培养“草根”文艺团队,鼓励和扶持剪纸、秸秆画、葫芦烙画、少儿版画等特色民间艺术,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使法治元素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增强群众对法治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法治宣传的实效。

2、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将法治内容融入民风民俗活动中,积极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微电影展播、送法治年画、写法治对联、猜法律灯谜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同时,积极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法治宣传阵地和法治文化场所,在烘托节日氛围中,让群众增强守法意识,提高道德水平,激发参与法治宣传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

3、推出独具特色的普法系列产品。对历代先贤、名人故事、神话传说进行梳理,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并将有关内容融入法治宣传作品。根据二郎神的神话故事和挖掘“海西”文化资源,指导和鼓励文化名家、创客团队、民间艺人创作出宣传画、公益广告、民间文艺作品,并通过编印作品集、制作光盘展播等方式宣传推广打造独具灌南地方特色的普法产品。

(二)找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在塑造品格素养中弘扬法治

充分发挥道德对于法治的滋养作用,强化法治对道德教育的支撑,用法治方式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品格。

1、开展德法同行进校园活动。坚持德治和法治从青少年抓起,在全县开展“司法妈妈送法进校园”、“青少年优秀法治课件征集评选活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等主题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法治演讲比赛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和道德的敬畏与崇尚之心。开展“寻找身边的美德少年”活动,征集关于青少年的美德故事,用中国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设“法治道德大讲堂”。组织全县司法行政干警、法治宣传工作者、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优秀调解员等进农村、进社区开展宣讲,以经典案例诠释法德相辅相成的道理。组织“五老”和法律志愿者队伍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进学校开展宣讲活动。在工业园区和规模以上企业、团级部队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3、开展青年志愿者普法艺术团送戏进监狱活动。与连云港监狱联合举办“德法同行”法治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法律咨询服务和文艺演出,为服刑人员带去包含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做人品德的法治文艺节目,为他们点燃生活的希望,教育他们要遵规守纪,真诚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组织巡回讲师团向社区服刑人员宣讲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发挥文化感染、道德劝喻、亲情感化作用,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内心向好向善。

4、选树“德法并举”模范典型。学习发扬“雷锋车”组矢志不渝、坚守高尚精神家园、汇聚大爱的精神,引领机关干部和法律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大力选树“儒法并用”、“德法并举”的模范和典型,广泛宣传道德实践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人物和事例,开展最美人民调解员、优秀“法律明白人”、文明守法户,以及法治人物和事件评选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中注入道德元素,鼓励当地德法模范成立个人调解室、法律明白人工作室等组织,为群众讲法理、办实事、解难题,运用法律知识和道德力量教育感化群众,弘扬法治正能量。

(三)把握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的交汇点,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彰显法治

推进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促进法治教育入心入脑,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1、构建一体化法律服务网络。全面推进局、所、站一体化建设,建设县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形成 “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 ”服务模式;确保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村居司法行政服务站建成率力争达到100%。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落实 “一村一居一顾问 ”制度,法律顾问积极参与村居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等事务,指导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的修订实施,在提供法律服务中传播精神文明。

2、开展全方位基层法治创建。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过程中,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将法治要求与村景、村贤、村风的文明宣传结合起来,打造“一村(居)一韵”,形成法治文化主题。大力推行“三会一堂”依法治理模式,以“法治大讲堂”为载体,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和保障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3、打造多层次法治文化阵地。以法治文化阵地为实体平台,突出“德育”的渗透和引领作用,打造法治道德广场、法治道德长廊、法治道德亭,挖掘历代先贤在立法、执法方面的小故事,通过法治石刻、法治名言警句、法律对联、普法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法治文化与传统美德。大力推动法治道德教育进入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利用图书馆、公园景区、农家书屋等各类公共场所,推动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的融合发展。

(四)抓住法治实践与公益服务的结合点,在开展帮扶活动中传播法治

大力推进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与基层法治实践的融合,充分动员司法行政干警、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各方力量,参与各类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社会治理等活动,倡导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1、针对弱势群体开展公益活动。在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建立“法律服务站”,为弱势群体开辟绿色通道,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等,提供上门法律服务,并实行减免收费,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组织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广泛开展公益活动,为农民工、空巢老人、留守流动儿童等重点关爱人群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志愿服务。组织“五老”、青年普法志愿者与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结对帮扶、引领人生”活动,对失足、失管、失学、失教、失亲青少年进行帮扶,尤其对闲散青少年、失足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流动留守少年儿童,进行重点帮扶教育。同时利用宣传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3、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帮扶活动。推进安置帮教协会和就业扶助基地的建设,每个乡镇打造亮化一个阳光就业扶助基地,开展服刑、刑释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活动,提升帮扶效果。定期向社区服刑人员播发社区矫正规范和基本法律知识,更好地提高教育和矫治质量,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  时间安排

7月中旬至12月底,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中、下旬,制定活动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8月上旬到12月中旬,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并广泛开展宣传;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下旬,县局组织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四、具体要求

(一)统筹部署,精心组织。本次活动是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要部署,也是创新司法行政参与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的实际举措。各职能科处室及各基层司法所的同志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按照县局统一部署,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推动活动顺利开展。

(二)整体推进,强化督查。“德法同行润海西”活动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创新性工程,各部门要树立融合理念,强化协同配合,注重整体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县局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跟踪问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群众得到实惠。

(三)加强宣传,总结提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注重加强活动宣传的整体策划,广泛宣传活动开展情况,营造声势,浓厚氛围。要注重宣传报道德法同行的先进典型和实际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增进社会共识。要及时总结工作推进中的经验做法,形成制度要求,推动工作落实,提高活动实效,形成德治与法治相互融合、同步发展的社会治理新常态。

灌南县司法局办公室                    2015年7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