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
索 引 号: 014309308/2010-00004 信息分类: 其他, 其他,其他,报告
发布机构: 灌南县科学技术局 发文日期: 2010-11-19
文号: 关 键 字:
内容概述: 灌南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一、”十一五“纲要目标完成情况“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加快推进跨越发展,奋起赶超,进位争先的关键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县份,推进全县科技进步,我们始终坚…

灌南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浏览次数:  字体:[ ]
灌南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中期评估报告
 
  一、”十一五“纲要目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加快推进跨越发展,奋起赶超,进位争先的关键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县份,推进全县科技进步,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正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紧紧抓住为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全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以应用技术自主研发和先进技术自主应用为重点,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攻方向,带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走一条以应用开发为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十一五“期间,我县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了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县份奠定良好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县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优势产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48%和58%左右,科技实力位居苏北地区前列,创新型县份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止到目前,科技进步对工业贡献率达到45%,对农业贡献率突破55%。我县围绕着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县的考核目标,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自主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
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相比较十五期间,我县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鼓励指导企业建立了工程中心、实验室等自主研发机构,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为产业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江苏大盛板业有限公司、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灌南压铸机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此期间得到较大的发展,为公司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全县的科技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围绕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通过计划引导、政策扶持、产学研联合等措施,加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攻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一批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产学研联合体,培育、引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截止到2008年底,我县组织技术攻关,实施国家、省、市、县级计划项目90项,培育认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市级高新技术产品6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5%,着重发展以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为主的新型化工材料产业群,其中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医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产业群,尽快形成技术和产业优势,以产业集群带动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1)新材料
“十一五”以来,我县重点发展包括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在内的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以连云港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连云港升南化学有限公司、连云港爱可德夫化学有限公司、江苏福邦药业有限公司连云港市佳诚特种钢有限公司、灌南福达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连云港欧菱电器有限公司、灌南县科力塑料造粒厂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群。努力研究和攻克了新催化技术、新分离技术、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技术等四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三期抗肿瘤、抗癌医药原料等医药中间体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高纯度杂环化合物芳基吡唑腈、对胺基三氯吡啶酸等农药中间体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氟尼辛葡甲胺等兽药中间体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已酸等染料中间体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低碳、氮,超低碳、氮等现代铁素体不锈钢;重点研究开发和引进电极箔技术、电化学品技术、超细粉体和纳米应用技术、功能高分子合成技术、膜制备和分离技术、塑料改性技术等关键技术。促进我县以精细化工产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在高技术水平层次上快速发展壮大。
(2)机电仪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群
以压铸机有限公司、天意消防、计量泵有限公司、精达计量泵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围绕压铸机、灭火器、计量泵等系列产品,加强了CAD、ERP、PC可编程控制数控等技术在日常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压铸机、灭火器、计量泵等产品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并加快开发多样化、智能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已开发出数控实时全自动控制压铸机、龙门式压实机、镁合金压铸机、手提式轻便CO2的干粉灭火器、不锈钢灭火器、机电仪一体化计量泵等一批高新产品,其中部分产品正在积极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
(3)电子信息
我县重点发展了以连云港泰昌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新盛电子有限公司、灌南弘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产业更替,从低端的劳动力产业向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在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我县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拓展面。
(4) 生物工程及新医药
重点抓好江苏福邦药业有限公司 等企业的技术创新,该企业近年来以东南大学的科研实力为坚实后盾,扩大科研实力,大力引进新技术,扩大了药品的生产种类,”十一五“以来,该企业重点组织了与东南大学合作的中药五类新药安胆胶囊创制;佐芬普利钙片剂、胶囊及原料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等科研项目,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做了突出贡献。
(5)现代船舶制造
     ”十一五“以来,围绕海洋资源,总投资近100亿元人民币的8家船舶修造企业已落户堆沟。恒成船业4艘万吨级船舶在此期间竣工下水。我县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将船舶工业园划分为5—7万吨级、3—5万吨级、3万吨级以下3个船舶修造区。县科技局主动服务上门,围绕着现代船舶制造产业,为企业排忧解难,利用手头的科技资源为企业研究和攻克相关产业技术难题提供便利,为我县的港口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3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
”十一五‘期间,我县加快运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与控制、工业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机械、化工、纺织、服装与皮革、酿酒食品、建材等传统行业,在工艺改进、技术装备改造、产品升级换代、能耗污染减少等方面,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实现了经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1)纺织服装和皮革制造
按照”十一五“纲要,我县在纺织服装领域重点推广应用了CAD、CAM等电子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纺织纤维变性处理、纺纱、织造、成衣设计与制造的技术升级。加大对纺机、纺纱及印染整理技术改造,积极采用防霉、阻燃、仿真等特种整理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在皮革制造领域重点引进和研究开发皮革加工的新工艺和新产品,不断研究攻克皮革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和环保等技术难题,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促进企业走依靠科技进步做大做强的科技创新之路。
(2)冶金机械制造
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APP、CIMS技术,精密成型与加工技术、虚拟制造技术、敏捷供应链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进一步加大了压铸机有限公司、天意消防集团、精达计量泵有限公司、柳林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机械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研究开发压铸机、消防器材、计量泵、轴承圈、轴承座等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3)酿酒食品
重点推广应用微机控制技术、现代生物技术、速冻技术、超细粉碎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对酿造食品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工艺流程自动化和酿造制作现代化。进一步加大对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金长林酒业有限公司、江苏汤府酒业有限公司等酿酒和食品加工企业的科技投入,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加速高档酒系列的研制,重点加强营养保健酒和天然纯净水、果酒等新品的开发与生产,形成酿酒业新的优势。目前已经取得很大成效。
(4)板材加工
重点引进和研究开发高附加值复合板材和环保秸秆系列板材,以及人造板的二次加工系列产品开发。不断加大对大盛板业、东森科技、新光阳木业、捷达木业、南方木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使之达到国内板材加工行业技术领先水平。先后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32项,市级14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58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集成投入5亿元,可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创税利2亿元。初步完成了板材加工领域的产业升级。
 
(二)、星火支柱产业方面
围绕建设“高效、外向、生态”农业,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围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技术领域,突出抓新品种选育、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重大疾病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研究开发和转化应用,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我县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我县鲜明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1、畜禽养殖与深加工产业
畜禽养殖与深加工产业是我县传统产业,具有良好产业基础,最近几年得到了发展壮大,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县全年生猪饲养量达110万头,其中出栏65万头;生产苗猪180万头;大牲畜饲养量4万头,其中出栏1.3万头;羊饲养量56万只,其中出栏30.2万只;獭兔饲养量50万只;三禽饲养量900万羽,其中出栏650万羽;肉类产量4.5万吨;禽蛋产量1.3万吨;建成了李集乡徐庄10万头生猪,花园乡经圩20万只獭兔,百禄镇周彭50万羽肉鸡,孟兴庄镇大六湖35万头(只)食草动物,五队乡永志10万只蛋禽等一批养殖示范区,为推动全县畜禽养殖与深加工生产方式转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规模化龙头企业养殖快速发展,全县规模养殖占畜禽总量的比重达35%以上。投资3000万元的灌南县宏远牧业有限公司,已建成集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优质种猪、猪粪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型农牧企业;投资2000万元的灌南县悦诚牧业有限公司,在花园乡金圩村、新安镇于营村,建成5万只种兔繁育基地,项目区年可出栏100万只商品獭兔;天顺牧业新增投入2000万元建设现代化养牛厂, 现已建成江苏省最大的肉牛最大养殖基地。连云港双宇肉制品有限公司,是连云港有名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0万头商品猪。最近我县又新建设一个畜禽养殖园,占地面积1万亩,建成后养殖规模达到10万头,其中商品猪5万头,肉牛3万头。这些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带动了我县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我县畜禽养殖与深加工产业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产业的发展思路:一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形成“品种引进繁育→健康养殖技术集成推广→产品深加工”一条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运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禽养殖与深加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禽养殖与深加工、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禽养殖与深加工、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禽养殖与深加工来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三是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畜禽品种优良化,养殖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质量安全化,防疫体系网络化。
2、杨树种植与加工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
杨树种植与加工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该产业是我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也是省科技厅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 2008年实现总销售收入(现行价格)达到2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亿元,第二产业15亿元,第三产业1亿元),占全县农业社会总销售收入2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增收150元。
“十一五”以来,我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省、市的科技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招商,相继引进了一批企业在我县经济开发区落户,建起了一座木业城。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重点建设项目11个,其中江苏大盛板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捷达木业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新光阳木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东森科技、南方木业、华禧木业、华展木业、欣港木业等固定资产投资都过千万元,初步形成了一个既有领头企业,又有集群效应,梯次十分清楚的加工龙头企业群。在这批龙头企业带动下,加工企业、个体单板厂和半成品加工大户蓬勃发展。2007年底,全县已有杨树种植与加工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加工企业180家,年销售收入15亿元,年创利税3亿元,创汇1000万美元。龙头加工企业达10家,其中省级以上2家,市级8家。省级农林物板材制造研究工程中心一家。开发了秸杆软质板、高密度薄板、草木复合板、竹木复合胶板、木地板、细木工板、指接集成材、工艺美术品等一批新产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杨树种植与加工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支柱产业建设,并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大力引进推广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南林351、95、895、1388、447和省林科院35、74杨、中国林科院2025、107、108等杨种新品种的同时,围绕产业资源培育、产业深加工、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先后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32项,市级14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58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集成投入5亿元,可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创税利2亿元。开发一系列市场适销对路新产品,积极引进和推广“环保均质板制造技术”、“竹材-木材复合制造技术、单板翘曲变形整型技术”、“单板模压成型技术”、“杨木阻燃胶合板生产技术”、“复合多层杨木地板生产技术”以及“LVS复合材料的开发技术(中密度纤维板与多层板复合)”等先进的加工技术,其中有的属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杨树种植与加工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支柱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全县杨树种植与加工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加工企业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方面
”十一五“以来,我县已经按照纲要上的要求,以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为切入点,围绕我县特色农业,建立了8个科技范基地。
1、意杨成片林基地。以汤沟镇、李集乡、新安镇等沿西片六塘河堤为重点区域,以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科院为技术依托,大力推广南林95、895、1388、447和省林科院351等意杨新品种,建设万亩河堤成片林。及时引进意杨最新品种,进行可适应性栽植观察试验。同时推广普及新的营林技术,大力推广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杨树、泡桐高效营养保健注干剂,美洲黑杨单板类人造材定向培育技术,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林间套种立体栽培,抗病杨树丰产林栽培,杨树复合专用肥等营林新技术。
2、浅水藕基地。以新集、百禄两个乡镇为重点,建设万亩优质浅水藕基地。重点推广武汉水生蔬菜研究所的最新成果“鄂莲5号” 以及无花早莲、大紫红等新品种,改变以往浅水藕品种单一、品质较差的弱点,同时推广浅水藕早熟高效设施栽培、浅水藕脱毒种苗生产等新技术。
3、淮山药基地。以三口镇、花园乡为重点,建设万亩淮山药示范基地。重点实施淮山药标准化栽培,从种植、管理到采收全过程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并开展适应性研究,建立规范化淮山药GAP种植标准,提高淮山药种植水平。积极与中科院江苏植物研究所联合开发“淮山药提取物(淮山药多醣)”等深加工产品,推动淮山药产业化发展。
4、食用菌基地。以花园乡、新安镇等为重点,建设千万平方尺食用菌基地。重点引进推广高温菇新登系列新品种,同时推广菜菌轮作、温室大棚设施栽培、保鲜等技术,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效益。
5杂果基地。以北陈集镇、堆沟港镇为重点,把握“调优、调特、调新”原则,建设万亩优质杂果示范园。重点推广“三水”梨、红考蜜斯梨、艳红油桃、白雪桃、美国扁桃等新品种,通过高接换种、嫁接,大力实施老化品种改良工程。依托扬州大学、省农科院、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技术支撑,不断引进转化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来我县转化,提高杂果种植经济效益。
6、生猪养殖基地。以李集、田楼、花园等乡镇为重点,建设百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重点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加速生猪品种改良,扩大三元杂交猪养殖覆盖面;通过试验逐步推广高温发酵床等养殖新技术,提高生猪养殖综合经济效益。
7獭兔养殖基地。以花园、三口、长茂等乡镇为重点,建设百万只獭兔养殖基地。重点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人工繁殖技术、獭兔深加工技术等,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扩大獭兔养殖规模,创建全国兔业强县。
8、水稻丰产基地。以五队、田楼、花园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万亩优质丰产示范基地。重点推广徐稻4号、盐稻8号、连佳粳1号等新品种,引进推广超级稻栽培新技术,推广旱育塑盘抛秧、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稻单产,改善品质,创建无公害稻米品牌。
 
(四)、科技投入方面
“十一五”以来,我县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县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65%;县新增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的比例达到1.5%。到”十一五“末期,基本能够实现纲要里所涉及的经费指标。
 
(五)、知识产权工作方面
“十一五”期间,我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全县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充分发挥专利工作对经济和社会的促进作用。构建面向行业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建设,着重根据重点产业领域和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信息的开发和应用,建立知识产权状况监测数据库。实施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引导企事业单位成为运用专利制度、掌握市场通用规则的技术创新主体,构建符合企业特点的知识产权进攻和防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增加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促进企业科技活动与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应用密切结合。“十一五”期间我县专利申请总量达500件,专利授权总量达3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10%以上。截止到目前,我县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300件,专利授权总量190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超过10%的任务指标。
 
(六)、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方面
1、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领域创新
以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为目标,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本途径、以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目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机制,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科技发展之路。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我县重点发展领域和优势产业,积极吸引省内外高校和研发机构来我县与企业共同创办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吸引国际性研发机构落户灌南,推进外资企业研发活动本地化。充分利用省内外高校和研发机构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帮助我县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激发优势产业中龙头骨干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加强以工程、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县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家,其中省级以上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家。江苏大盛板业有限公司、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灌南压铸机有限公司、连云港天意消防器材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天顺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此期间得到较大的发展,为公司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全县的科技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以科技中介服务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以科技咨询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科技孵化业、科技风险投资业等为发展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快科技服务机构的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建立起由公共服务机构和民营服务机构共同构成的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按照“业务特色化、服务规范化、机制市场化”的思路,强化科技创新服务、生产力促进、咨询评估、专利服务、技术交易等机构的主导业务建设和服务资源建设,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提高核心服务能力。建立了灌南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灌南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灌南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机构。
2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
(1)实施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十一五”以来,在资源与环境领域,我县认真组织实施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饮用水污染控制与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科技项目,开展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等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研究开发应用。
2实施人口与健康工程。“十一五”以来,我县认真组织实施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等技术攻关与示范,地方常见疑难疾病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降低孕妇死亡率防治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人居环境领域,发展城市环境生态调控技术、垃圾资源利用技术、综合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技术研究、农民居住点环境整治和资源再利用技术研究,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和科技工程示范。
3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县认真组织 “学科学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科普行动,选择三口、花园等乡镇为活动示范基地,建立农民培训学校、科普展览室、图书室,培养科技示范村与科技示范户,结合贯彻国家科普法,认真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传播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科学思想,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发展意识、文明意识,努力造就新一代农民,促进农村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二、纲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十一五”以来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科技投入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我县目前每年的科技三项费用与国家以及省市要求差距太远,更与我县目前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这是阻碍科技工作开展的一大阻力。
2、科技宣传与科技意识仍有差距。虽然加大了科技方面的宣传力度,但仍有部分单位和个人对于科技工作的意识不强,对于科技工作的支持仍仅止于言语上的支持,没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在对外引内联工作上的表现就是仍停留在物质方面的招商引资,而不将技术上的引进当一回事。
3、科技协作与技术创新仍需加强。目前我县工农业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偏低,这就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而我县技术创新力度比较薄弱,需要借助外来力量的帮助,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强与他们的技术协作,依靠他们雄厚的技术实力为本地发展服务。
 
三、采取的措施方面
1、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社会环境。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切实把科技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研究解决科技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全社会力量加快建设创新型县份。调整充实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科技工作领导网络体系。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和县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制定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良好环境。结合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度;将科技政策落实、科技投入和科技发展的主要绩效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现代科技发展的能力。加强科普工作,建设科普场馆,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县人民的科技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社会氛围。
2、完善使用激励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人才本。要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根本,认真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进一步倡导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把吸引、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建立有利于激发和释放创新活力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整政策导向,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环境,充分调动现有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知识要素参与分配等各种新的分配形式,充分体现知识和技术的价值,形成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有利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人才柔性政策,以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多种人才承接载体,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来灌创新创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重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3、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和运行机制。
科技投入是实现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保障,要树立”财兴科技、科技兴财“的观点,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依法落实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大幅度提高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确保县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树立政府引导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新方略,在政府直接投入部分体现加大力度、适当超前、重点支持的方针。积极利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鼓励和引导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支撑、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要充分发挥”科技招商“的有效形式,积极引导国内外大企业或财团来我县投资兴办高科技项目,加速科技型企业培育,不断壮大技术密集型企业产业规模。
4、深化科技体制与管理改革,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科技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决策和咨询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招投标机制。改革科技计划体系,进一步突出人才、知识产权在科技计划体系中的权重。建立健全科技评估与评价制度、科技信用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跟踪监督机制,切实提高科技资源配置、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