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社会救助
索引号: 01430892X/2011-00036 信息分类: 社会救助,
发布机构: 灌南县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11-09-07
文号: 灌教研〔2011〕2号 关 键 字:
内容概述:

灌南县中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校活动实施意见

浏览次数:  字体:[ ]
 
 
 
 
 
灌教研〔2011〕2号
 
灌南县中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
达标校活动实施意见
 
各中小学: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行为,推行教学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决定在全县开展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校活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成长,实现灌南教育快速、均衡、科学发展
二、目标任务
依据“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层次,遵循“高标定位,全面实施;以校为主、以师为要、以生为本;分层推进,三年达标”原则,全面提升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考核细则见附件)
2011-2012,20%的学校成为“灌南县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学校”;
2012-2013, 60%的学校成为“灌南县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学校”;
2013-2014, 95%以上的学校成为“灌南县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学校”;
通过对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活动的开展,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三、活动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
1.制定《灌南县中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校活动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依据《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制定《灌南县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评估细则》
2.宣传动员,学校向全体教师传达贯彻落实县政府和教育有关文件要求。
(二)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4年1月)
1.学校制订目标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计划,成立 “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活动”组织机构。
2.学校积极参加县教研室开展“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活动”专题培训和相关学科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上课”、“命题”等评比活动。
3.教研室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定期与不定期地对学校进行“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的调研、检查、指导和考核。
4.县教研室组织学科专家组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考核验收,第一阶段学校自主检验,学校根据实施情况,对照细则自行考核,查找不足,迅速整改;第二阶段学校在自行考核的基础上,向县局申报;第三阶段由教研室组织专家到校进行全面考核验收。
5.学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三年内必须完成达标任务。
(三)总结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总结、表彰“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活动”先进学校和个人;组织经验交流。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教育局成立“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活动”的领导,督促学校开展教学精细化达标创建活动。县局“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程 军        
副组长:刘方然 花红斌 
成 员:董 虎 成彦明 杨 勇 吴卫东 孙亚平 
陈能林 刘 玮 徐海祥  赵南化 陈建明 
陈建农 孟 浪 汪传德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孟浪(兼)
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蔡作人 马秀凤 孙亚军
学校是“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活动”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活动”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要把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工作常规,并切实督促执行。学校内部各职能处室要互相配合、协调处理教学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研组长、名优教师要带头钻研课程、教材、教法;要齐抓共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各校要积极申请,力争校校达标。学校要建立“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活动”专项文档管理制度,及时收集,认真整理,妥善保管,以备上级评估检查。
2.遵循规律,科学管理。要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学校教学常规和细节的过程管理。要树立科学、全面的质量观,以抓好起始年级的学习规范为基础,以抓好毕业班工作为重点,以抓好各学段的衔接为纽带,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形成科学的质量管理序列。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县教研室要加强对学校教学精细化和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建立相应检查和评估制度。采取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精细化教学”检查,及时对学校提供反馈和指导。
3.加强师训,主动发展。学校要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意识,加强师德教育,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多元参与的师德考评机制。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近期和中期及中长期培养计划,注意组织和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校长和骨干教师要起示范作用,通过组织对全体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考评,使全县教师自觉践行有效教学、追求高效课堂。学校领导要对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学低效的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扶。
4.加大宣传,形成合力。要充分运用多种途径和媒体,宣传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校活动每年召开现场推进会,营造浓郁的达标校创建活动氛围,同时还要提高家长、学生的参与度,努力营造“群众参与、各界支持”的良好氛围,为全面提高我县的基础教育质量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
附件:《灌南县中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评估细则》
 
二○一一年九月七日 
 
主题词:教学 精细管理 达标 意见
报送:市教育局,县政府办。
灌南县教育局办公室                 2011年9月9日印
共印80份


附件:                   灌南县中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评估细则
 
评估指标及标准
达标(A)
不达标(C)
评定
A1
B1
学校课程
课时安排
1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发展规划论证充分,切实可行;近期规划实施较好。
C1有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当的学校发展规划(3年或5年),经过充分论证且科学、可行;能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和各部门的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体现规划精神,总结反映出规划实施情况,并有丰富的反映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和成果的佐证材料。
学校发展规划未经充分论证,质量较差;或无反映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和成果的佐证材料。
 
B2
校本课程
开发实施
2有积极的课程发展规划和基本的课程开发、更新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全部课程。
C2.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保证课程实施。不随意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
不随意更改教学进度,有一个学科明显超常。
 
C3.根据当地资源、学生需求和学校特色,制定实施计划,组织教师研发校本课程,编制专题活动方案。开发校本课程1-3种校本课程。
无课程开发方案、无课程开发成果。
 
C4.围绕主题活动方案开展校本课程专题教学活动,确保活动正常开展。
没有开展正常活动以及缺少活动实效。
 
B3
课程资源
配备利用
3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拓校本课程,学生选择比较充分;努力提高课程质量,有一批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课程。
C5.图书资料、实验器材、文体器材、计算机等能满足课程实施需要,各类功能室能够充分使用。
功能教室缺2个以上,使用效率差。
 
C6.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相关活动计划、活动记录与调查走访出现明显差异的。
A2
B4
遵循精细
管理要求
4学校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精细化管理体制,制定了全面具体的教学精细化管理制度。理念先进,机制灵活,从而落实教学管理举措。
C7.依据市县要求,结合本校情况,围绕备、教、改、辅、考、评、研、行等方面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精细化管理操作细则。
学校无教学精细化管理制度;细则无可行性、实效性,实施价值不高。
 
C8.学校职能部门有效引导教师严格遵循常规管理要求,监控措施得力,过程检查常态,绩效奖惩分明,教学指导规范。
依据查、听、看等方式把握总体管理情况,备课、作业等发现一例明显违反教学常规。
 
B5
落实教学
管理举措
5校长在发展规划、教师培养、教育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有思考、有实践、有成果。教师普遍参与教学研究,每年50%以上教师有研究成果。
C9.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基本建立,有负责部门,有研究规划,有保障措施。教研规划具体落实,研究活动丰富多样,以研促教效果明显。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未真正建立,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研究成效较低。
 
C10.教师普遍参与教学研究,每年50%以上教师有研究成果,近三年校长在地市级以上报刊至少发表过1篇学校管理类论文或在省辖市级学校管理会议上交流工作经验,30%以上的教师在省辖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学校有独立承担的省、市级以上与新课程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或实验项目。
校领导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面不广,每年有研究成果(以校园网署名文章为据)的教师数少于30%
 


 
A3
B6
领导垂范
6坚持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制度。
C11.校长每周上课不少于2节,分管校长要承担本专业学科教学任务,每周上课不少于4节。
领导班子有一人未按要求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B7
高效课堂
模式构建
7加强教育过程与质量监控,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严格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与评定等各教学环节的管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要强,坚持公开课制度。
C12.学校领导能够引导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改理念,扎实运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效果明显,主管部门肯定,社会评价积极。
依据课堂模式构建、运作状况及成效评定,课堂构建不符合课改要求、实施效果普遍差。
 
B8
课堂教学
整体评价
8教师岗位技能提高和业务进修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指导老师潜心读书,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校,认真执行学校纪律;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满意率为80%;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客观、公正、规范。
C13.学科教师能够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准确把握目标和重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
自备教案设计粗糙、书写马虎和导学建议案照搬照抄缺少修改调整的。
 
C14.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选用有利于促发学生课前先学、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层体验、生发感悟,达成目标。
依据课堂观察,结合学生表现定性评分。满堂灌、填鸭式课堂。
 
C15.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默契;目标达成全面: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积极而有效。80%教师在教学测评中学生比较满意。
结合课堂观察,依据课堂效果定性评分,学生对20%以上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满。
 
B9
课改理念
全面渗透
9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立足整体提升,关注全面发展。
C16.渗透课改理念,凸现主体意识,重视教材整合;善于以情优教,善用激励机制,重视学法指导;立足整体提升,关注全面发展。
依据监控检查成员围绕课堂教学观察进行整体定性评价差。
 
A4
 
B10
听课评课
10组织教师开展集体说课、听课、评课、质量分析、专题研究等活动。互听互学,实行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C17.积极实行推门听课,深入开展听课评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一学期听课评课:校级领导不少于40节,中层领导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
随机抽查学校各类人员听课笔记,经核定,每缺少5节或抄袭3节。
 
B11
教研活动 
 
11基本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有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培养规划,有中心突出、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积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保障措施;教研效果好,大多数教师适应“课堂六模块”的要求。
C18.学校有3年校本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以及配套的管理、评价标准、激励制度、经费保障措施;努力健全教研网络。
依据网络体系,参照教研计划,结合进度把控评分,无网络、计划。
 
C19.教研组或备课组有实施计划和活动安排,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效果;每月本教研活动1-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2节课,认真选择教研主题,积极丰富教研方式;教研效果显著,绝大多数教师适应高效课堂要求(专家现场考察随堂听课评价“良好”以上比例达到80%)
校本培训规划、计划不落实;30%的教师不适应“课堂六模块”的要求,参阅原始记录或录音以及直接参与教研活动,(专家现场考察随堂听课评价“一般”及以下比例超过30%)。
 


 
 
B12
集体备课
 
1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严格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与评定等各教学环节的管理,用好导学案,备课活动的针对性要强;坚持公开课制度,开展“青蓝工程”活动。
C20.学校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能详细制定学期教学进度和活动计划。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2节课。
制度内容、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全无。
 
C21.学校领导能随机检查并参与指导集体备课,实行新老结对,实现资源共享,促成共同提高。
依据备课资料、检查记录评分。资料不全、记录简单、可信度差。
 
B13
教学研究
13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思想,推行教学“六模块”和“县十六字”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创设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涌现一批先进教师和典型经验。
C23.学校科研网络健全,课题研究制度完善。研究课题具有层次性、计划性、实效性。
无制度、无课题。
 
C24.积极指导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体验,撰写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学校整体参评率高,论文发表质量性好。在发展规划、教师培养、教育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有思考、有实践、有成果(近三年在地市级以上报刊至少发表过1篇学校管理类论文或在省辖市级学校管理会议上交流工作经验)。
依据市县组织的各类教学论文评审获奖或发表情况低于30%。
 
B14
检测考评
14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发定考。精选精练,精讲精析。
C25.加强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提升能力为核心的命题研究,认真批阅和讲评,充分发挥考试结果对改进教学的反馈和指导作用。
偏题、怪题;无精心批阅、分析、反馈、矫正。抽查一个班级一次试卷或某生整套试卷分析考评。
 
B15
专业成长
15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客观、公正、规范,教师对学校管理的满意率为100%。
C26.重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有健全的教师发展梯度规划和奖惩激励制度。指导教师科学拟定专业发展规划,并全面建设教师个人档案。
结合学校教师整体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评分,无规划、更无档案。
 
A5
教学
业绩
B16
习惯能力
16学生能根据年龄的认知水平,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举止行为符合中学生基本要求,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挖掘。
C27.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大胆交流。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挖掘。
实地考察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视情况酌情考核。
 
B17
学业水平
17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建立差异学生档案,后进生转化率不低70%。认真做好疏导和引导工作,充分体现学生的均衡发展、自主发展、愉快发展。
C28.各科教学达到全市常态指标:学业水平检测或随机抽测合格率达到95%;优秀率达30%;低分率不高于5%。
学业水平测试一次合格率低于80%优秀率低于10%的。
 
B18
综合素质
18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综合考试和中考成绩高于一般;文体、公益活动参与面广,并出现一批学有专长的骨干,部分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艺术体育比赛等活动中成绩良好。
C29.学校重视体育、艺术等特色活动的开展,学生具有一定的运动参技能、身心健康。毕业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视力不良率低于70%,或升幅不高于入学初10%能够学唱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独立完成美术教材中的作业。
体育中考,每低于全县均分3分的或毕业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低于80%
 
C30.学校重视学生特长发展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文体、科技、公益活动,有一批(15%)学有专长的骨干,部分学生在各类活动评比中获得县(市、区)以上奖励。
没有报名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