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社会救助
索引号: 014309367/2011-00006 信息分类: 社会救助,
发布机构: 灌南县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11-03-04
文号: 灌农机发[2011]10号 关 键 字: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灌南县农机局“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原灌南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灌农机发[2011]10号
 
关于印发《灌南县农机局“1+3”安全监控
工作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局各直属单位、局机关各股室:
《灌南县农机局“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已经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附件:灌南县农机局“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领导小组
 
 
灌南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二0一一年三月四日


灌南县农机局“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改善生产作业条件,消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推动我局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国家、省、市、县有关要求,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局范围内全面推进“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结合我局近年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职业危害监控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维护农机手和职工生命安全健康合法权益为宗旨,以强化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群众监督为主线,以健全完善“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为载体,积极构筑“群防、群控、群制”的安全生产网络,推动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职业安全生产机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为促进全局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平安农机”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在全县所有农机生产经营单位与场所全面展开。2011年底各单位以上企业“1+3”安全监控体系覆盖率达100%,事故隐患整改率达100%,职业危害的危险源(点)监控整治率达100%;重点农机生产单位推广“1+3”安全监控体系的覆盖率每年递增30%,3年内实现全覆盖。
二、主要内容
“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是指一个方法,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3”是指三种机制,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
“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由一个方法和三种机制的集成,是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有效监控,防范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发生的工作方法。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群众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有效地防止各种不安全因素与行为,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对生产(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的危险源(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自下而上的排查、辨识、评价分级、建档立卡,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强化群众性劳动保护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推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目的是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落实部门负责和职工全员参与,把各类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置于在控、可控状态,预防隐患转化为事故;推行三种机制,则为“监控法”有效实施、可靠运转提供了体制和机制的保证。
三、实施方法
(一)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着力实现对事故隐患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监控。一是确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组织职工群众和有关专家,对本部门所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危险源(点)进行全面排查、评估,根据风险程度,划分为A级、B级、C级三个等级,实行分类、分级监控。每个监控点均用牌匾、卡片、图文标明监控点的名称、级别、易发事故因素、监控内容和监控方法、考核标准和周期,明确监控责任人。二是建立监控网络。实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企业,普遍建立起安全监控网络,对事故和职业危害危险源(点)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和动态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危险源(点)实行升级或降级、追加或清零等跟踪处理,确保各类危险源(点)处于在控、可控状态。三是建立事故和职业危害应急预案。根据危险源(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应急措施,编制应急预案,组织职工开展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是认真落实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为确保职工适应监控点管理需要,切实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教育。企业录用新人员、老职工调换新工种,或企业贯彻新法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都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教育,确保每个职工具备安全生产和岗位监控的能力。五是建立监控激励制度。对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职工给予奖励。
(二)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着力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重点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全员排查制度。所有职工都负有监控、排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责任。发现隐患,要立即上报。能够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凡因工艺、技术等原因难以整改的,要实行评估确认,分级分色预警控制。二是持续改进制度。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要经常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闭环式”管理。三是创新提升制度。积极吸收安全生产新理念、新法规、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监控工作方法,提升事故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的实效。
(三)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着力实现对企业及其危险源(点)安全状态的定期诊断。重点实行三个评价:一是职工评价。组织广大职工对生产作业现场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现场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采取“职工每天评价,部门每周评价,单位每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监控点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单位评价。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或请中介机构、安全专家进行评价。三是监管评价。安监、工会、卫生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定期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状况包括“1+3”安全监控体系推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开展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系统评价活动,促进各单位进一步完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监控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
四、工作规范
(一)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确定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下列场所确定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设置标牌。
1、有爆炸、易燃、易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
2、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
3、有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
4、有人员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5、有机具、物件挂、绞、碾、碰、挤、压、切、撞、割刺危险的场所;
6、有灼烫、透水、淹溺、坍塌等危险的场所;
7、有落物、崩块伤人危险的场所;
8、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的场所;
9、存在噪音、低温、高温、振动、辐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险的场所;
10、因雨、雪、风、雷电等自然因素和其他容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场所。
(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等级划分
1、A级(红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可能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2、B级(橙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易发生多人伤害,财产损失较大,或可能发生较大职业危害事故,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3、C级(黄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伤害程度较轻,财产损失较小,或可能发生一般职业危害事故,对生产造成一般影响。
(三)作业场所设置“三图五卡”
“三图”是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并公布在醒目处。
“五卡”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评价卡(书)、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卡(书)、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处理卡、职工岗位权利和义务告知卡。
(四)排查评估、分级建档监控
由企业单位负责人组织安全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的评估小组,对排查出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根据监控等级划分依据,确认其监控等级,分级登记建档。每个监控等级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均应先行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凡经过辨识评估,列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监控点统一设置分色标志牌,标明监控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生事故的种类、预防措施、控制要求、紧急处理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定期组织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螺旋式循环。
五、时间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3月)
各村、各有关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制订“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推广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二)全面排查阶段(2011年3月—4月)
全面排查所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危险源(点),对排查出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确认其监控等级,分级登记建档。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11月)
根据本地区和行业特点,在“监控法”推行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全面开展“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建设推广工作。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12月)
12月底,局安监办将对各单位开展“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把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纳入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各村、各单位要把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作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安全发展的一件大事,切实摆上工作议程。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领导小组。确保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有序推进。要把“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推进情况纳入安全监管内容,与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要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
(二)落实责任,全面推进“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要先行集中力量全面排查所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危险源(点)。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排查,通过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把落实安全监控责任同完善岗位负责制结合起来,把安全监控的责任分解落实到部门及职工个人,为实现安全生产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提供有效的平台。
(三)把握实质,注重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一是要突出“预防为主”。牢牢抓住“风险管理与控制”这个安全生产的切入点,从危险源点的确定、监控网络的建立,到监控、整改、评估机制的配套,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控制方法,把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置于在控、可控的状态,实现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转。二是要突出全员参与。致力群防群控,形成生产安全共建共享机制,使广大职工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安全环境的建设者、安全文化的实践者,实现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三是要突出现场管理。注重规范提升,着力实现风险控制点的规范化管理,形成完整的“1+3”完全监控工作体系。四是要突出基础建设。结合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危险源(点)控制档案,实行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全面、全程、全方位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
(四)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责任落实,一手抓文化宣传。要着力打造健康的安全文化,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群众的自觉实践,实现安全生产的全员参与和生产安全的共建共享;要不断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持续灌输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培养安全生产技能,促进职工群众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要结合安全社区建设,开展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发挥家庭关怀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要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载体,加强案例宣传,强化警示教育,使安全观念、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引导职工群众杜绝习惯性违章、根除不安全行为,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为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奠定基础,为促进安全发展提供支撑。
(五)密切配合,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涉及多个部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安全监管部门要把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作为衡量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标准,搞好督促检查,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从各自职责出发,加强指导,促进“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本部门的学习推广。工会要立足于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权益,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引导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广泛开展安全自律,积极投身“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建设,成为“事故隐患群防群控、生产安全共建共享”的主力军。
(六)强化统筹,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努力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督促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二是与构建安全生产责任网、安全生产监督网、安全生产保障网结合起来,把“1+3”安全监控体系推广作为建设“三张网”的基础工作来抓,保证“三张网”从基层开始就得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落实。三是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相结合。促进企业重视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排查治理,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深化安全专项治理,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四是与推动科技进步相结合。在强化“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支撑作用,广泛采用现代化、自动化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技术,不断提高监控效能。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坚决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减少危险源,促进本质安全。五是与强化监管相结合。要围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方式,严格安全执法,着力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进一步把生产引向安全发展的轨道。
 
 
 
灌南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二0一一年三月四日
 
 
 
 
主题词:“1+3”  安全监控   实施方案   通知                               
抄 报:市农机局、县政府办公室                                                
抄 送:县安委办、县安监局                                       
灌南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1年3月4     
共印20份                                                                                              
附件:
灌南县农机局“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领导小组
组 长:钱兆兵
副组长:杜恒平 崔 洪 吴春朋
成 员:李海军 陈 东 张晓山 王士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机监理所,陈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推行工作的组织、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