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扶贫项目
索引号: 014309260/2017-00442 信息分类: 扶贫项目,
发布机构: 灌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17-04-17
文号: 关 键 字:
内容概述: 一、项目概况利用省财政扶贫奖补资金购置大型农机设备,分配到全县各乡(镇),由各乡(镇)政府将农机资产落实到部分指定的村(省定经济薄弱村),作为村集体资产,资产由村统一安排出租经营,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租金由村统筹安排用于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分红,乡(镇…

灌南县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案例—— 购买农机创业项目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项目概况

利用省财政扶贫奖补资金购置大型农机设备,分配到全县各乡(镇),由各乡(镇)政府将农机资产落实到部分指定的村(省定经济薄弱村),作为村集体资产,资产由村统一安排出租经营,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租金由村统筹安排用于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分红,乡(镇)政府负责监管,并对年租金兜底。

(一)帮扶目标

通过农机创业实现收益,并用于本乡镇当年度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分红到该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增加农户收入实现脱贫。

(二)主要特点

1.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通过为村配备农机,有效增强村增加村发展集体经济能力。

2.丰富帮扶方式。开辟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新途径,同时通过分红使低收入农户受益,丰富了对帮扶低收入农户的帮扶方式。

3.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提升了秸秆还田能力,成为有效控制秸秆焚烧有效途径,减轻了秸秆焚烧工作压力。

二、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由县扶贫办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乡镇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向县扶贫办提出申请,签订项目实施承诺书,并按承诺书上的要求逐一落实、兜底帮扶义务。经县扶贫办同意后购买设备,填写《资产类项目财政奖补资金申请表》和《扶贫资产拨付申请单》。县扶贫办根据设备发票、产品合格证、承诺书等相关资料将奖补项目资金分批拨付到各乡镇财政专户。

三、项目管理及运行

1.明确设备产权。该设备产权归实施项目村集体所有,计入村固定资产账户。使用该设备产生的收益作为该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并将收益的85%以上部分用于增加或带动当年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收入,并做到有帐可查(见附件)。

2.做好管理维护。建立扶贫资产的保管、使用制度,明确设备保管人、使用人的职责。乡镇用于建设机库的配套资金、作业启动资金等要及时到位,确保在扶贫设备到村时,机库可以正常使用,扶贫设备能够正常运作。扶贫设备对外出租的,必须与承租方签订设备使用合同,明确设备年租金收益和租金收取的方式,设备毁坏的赔偿问题等。 

3.合理分配收益。分年度公示该项目带动脱贫的帮扶对象名单,建立帮扶对象台账。对有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使用扶贫设备收益安排合适岗位并给予补贴的方式帮助,无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采取直接上门慰问的方式帮扶。每年使用扶贫设备收益用于帮扶的资金不低于扶贫设备原价值的15%,使用扶贫设备年经营性收入因故未达到上述标准的,由乡镇安排财政资金补齐。

4.做好项目督查。县扶贫办不定期的对项目建设、运行等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即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其整改,确保项目规范运行。

四、项目看点

北陈集镇邵庄农机合作社、三口镇尧河农机合作社

 

 

 

 

北陈集邵庄村村部建设项目简介

 

1.北陈集镇邵庄村便民服务中心。邵庄村位于镇区中东部,现有人口2388人,耕地面积2370亩,十二五期间低收入户106户,435人。2014年在省交通厅帮扶下,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新建二层590的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有卫生室、农资及百货超市等,同时配套村民活动广场、篮球场、20件套健身路径等活动设施,服务中心建成后极大改善村级办公条件,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2.北陈集镇强禾农机专业合作社。北陈集镇为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保障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邵庄成立强禾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249万元,新建占地1000平方米农机库、新购37雷沃”904型旋耕机,产权归合作社所有。合作社采用统一租赁、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模式,按10000//年的价格租赁给本镇农户,租期8年,农闲时所有机械全部集中到机库存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目前37台旋耕机已全部出租,租金37万元用于邵庄、海防、港咀等村集体经济收入。

          

灌南县北陈集镇邵庄村农机库项目简介

为建立北陈集镇长效扶贫机制,保障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成立北陈集镇强禾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249万元,新建占地1000平方米农机库,新购37台“雷沃”904型旋耕机,产权归合作社所有。合作社采用统一租赁,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模式,按10000//年的价格租赁给本镇农户,租期8年,农闲时所有机械全部到机库集中存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目前37台旋耕机已全部出租,租金37万元用于邵庄、海防、港咀等村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