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村振兴
索引号: 014309594/2015-00024 信息分类: 乡村振兴,
发布机构: 灌南县新集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5-12-23
文号: 关 键 字:
内容概述: 新集镇 农村 土地流转

新集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浏览次数:  字体:[ ]
 

新集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镇以“规模经营、增收增效”为目标,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完善服务体系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土地流转工作汇报如下:

一、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

全镇共有27个行政村、289个村民小组、16975农户、69634农业人口,78178万亩承包耕地。全镇外出务工人员23560余人,其中常年外出有19868余人。截止201510月底,全镇今年流转耕地5700亩,完成年度计划数3000亩的190%;其中规模经营面积435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3%,占流转土地面积的76%。全镇土地流转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流转速度加快。目前,我镇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4200亩,占耕地面积的18%,较去年同期增加1500亩,增加180%。在各方面的引导下,2015年我镇共成立了12家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面积4350亩,流转土地集中在规模养殖、粮食、龙虾、苗木花卉、葡萄种植、药材等产业;流转形式多样化,以转包、出租是主导流转方式,“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种养大户+农户”等流转模式逐步发展成熟。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强化引导宣传。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镇实际,采取引导开办家庭农场、与农民算经济帐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小农意识,增强发展意识,推进流转工作有序开展。

(二)强化示范带动。

通过技术服务、资金倾斜、项目支持等措施,支持种植大户承包、承租农户土地,发展规模养殖、温棚蔬菜、葡萄种植、苗木花卉。通过社会力量投入典型的带动,拓宽了农村土地流转渠道,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升级,有力的推动了全镇土地流转。

(三)强化项目建设。

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实施农业产业开发和科技示范,2015年共争取上级各项项目奖补资金500多万元,建立中药材、葡萄种植、苗木花卉、粮食种植、养殖等试验示范基地,拉动土地集中高效经营。依托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水利配套工程的实施,发展规模种植,着力打造集中连片基地,推动了土地流转;孙湾、北洋等村利用项目整理出的土地,流转给王立松等种植大户,成立家庭农场,流转面积达全村面积的80%。解放了全村80%的劳动力,2015年劳务收入增加了40%

  (四)强化产业拉动。

   按照“规模经营、增收增效”的发展思路,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通过生产扶持补贴和优势品牌建设支持,扶持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不断扩大主导产业规模优势,全面扶持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增强特色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营销,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促进了土地、技术和人力资源向优势产业板块的快速集中,有力的推动了土地的流转。

(五)强化服务管理。

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明确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在流转供求信息提供、政策咨询、实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为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健全镇、村二级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调解体系,加大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力度,确保农村土地流转有序开展。

三、存在问题与打算

尽管我镇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政府对流出土地农民的就业创业扶持措施缺乏,农民转出土地普遍存在后顾之忧,成片流转、集中连片难度较大。   

二是政府扶持规模经营的资金投入不足,加之农业是受自然与市场双重影响的弱势产业,从事种植业规模经营投资多,见效慢,风险大,直接影响企业、个人转入土地的积极性。

三是目前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流转主体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

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信息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四是当前短期流转、粗放经营较多,土地流转的综合效益不高。今后,我们将针对存在问题与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采取“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的办法,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熟悉政策,打消顾虑,积极投身土地流转;加大奖扶力度,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奖励制度,整合支农资

金,重奖土地流转大户、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土地加快流转。

(二)积极鼓励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人才和经营主体建立农产品基地,开展规模经营,使其成为专业大户;强化流转大户扶持措施,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巩固扩大土地流转成果。

(三)指导各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运行规则,搭建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土地流转的热点难点,包装推出一批土地流转项目,实现对外招商。同时强化经营实体监管,

确保其履约能力,减少低层次、短期性、掠夺式流转。

(四)积极统筹涉农投入,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加大规模经营扶持投入;逐步扩大和深化农业保险,构筑农业实体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保障体系,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