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亲戚”下乡来
日前,灌南县田楼镇东盘村的姜道刚、姜道山、张连国等11户特困对象家中,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亲戚”。这个“亲戚”上门后,饭不尝一筷,水不喝一口,屁股刚着凳,就开始问长问短,嘘寒问暖。他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电科28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委驻灌南县扶贫工作队员朱征宇。他挂钩在田楼镇东盘村,刚到村里,就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找上了“亲戚”的家门。
特困对象家中,这个“亲戚”因户而异,制定帮扶措施。对承包土地较多的特困户,动员其发展种植业,并承诺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对承包土地不多,缺乏劳动力且劳动技能较差的特困户,动员其发展养殖业,并告知相关优惠政策,必要时为其联系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在他的指点下,不少帮扶对象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东盘村3组的特困户姜道刚眼睛患病看不见,老伴去世早,两个儿子因为识字不多而且没有技术,平时在本村跟着瓦匠打临工,年家庭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还要忙里忙外的照顾老父亲,生活十分拮据。鉴于这种情况,朱征宇在对接帮扶单上将老姜的大儿子计划安排学习铲车,二儿子学习厨师。说了打算以后,令老姜一家很受感动。
今年 62岁的姜道山是6组比较出名的特困户,而且是后组合家庭,老伴今年73岁,一直没有生育,抱养的一个女儿现在连云港卫校上学,因为年龄偏大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刨了几亩地家庭收入微乎其微,也只能够勉勉强强维持孩子的生活费用,朱征宇了解情况以后,建议其从事稻草绳加工,并由他负责联系稻草绳经纪人免费向姜道山和老伴提供一台草绳机。“我家‘省城亲戚’太好了,刚上门就帮我们老俩口在家门口找到活干了,而且每天能够收入50元左右,足够女儿学习费用的了,说不定以后我家还会奔上小康路呢!”姜道山夫妇高兴得合不拢嘴。
张连国今年59岁,平时家庭收入仅靠种植4亩多地,其女儿今年已快20岁了,因为担心女儿年龄小而且涉世不深,所以老张不放心孩子外出打工,朱征宇针对这种情况,经过认真考虑,认为老张家紧靠新沂河大堤,水草资源非常丰富,计划安排扶贫小额贷款为其购买几十只羊羔在沂河大堤上进行放养,并承诺有他为老张提供贷款担保。老张听说以后,还拍了自己的胸脯对未来两年内脱贫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