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村振兴
索引号: 014309826/2017-00021 信息分类: 乡村振兴,
发布机构: 灌南县田楼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7-05-09
文号: 关 键 字:
内容概述: 第一书记和他的精准扶贫梦——记省委驻灌南扶贫工作队队员 朱翔

第一书记和他的精准扶贫梦

浏览次数:  字体:[ ]

                    ——记省委驻灌南扶贫工作队队员 朱翔

“一屁股债、身体不好、挣钱没门路”,贫困的家境,曾压得灌南县田楼镇林丰村村民邱洪才喘不上气来。而如今,这一幕已成为历史。自从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林丰村,邱洪才家作为村里的108户贫困家庭之一,省委驻灌南县扶贫工作队员、林丰村第一书记朱翔为他“量身定制”了周密的扶贫攻坚方案,帮他拔穷根、过上好日子。不到一年的时间,邱洪才终于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朱翔来自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在赴灌南挂职驻村扶贫前,虽然在省级金融机关工作了10多年时间,从事过多个岗位的工作,但到农村零距离接触扶贫、农业、农村和农民,却是第一次。

朱翔在驻村之初,就通过现场走访、调查分析等方式,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建立了本村贫困户的详细台账,将贫困户划分为带动型、救助型、帮扶型、关爱型四种类型,针对脱贫具体需求,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确保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对有劳动能力的带动型贫困户,通过加强技能培训、设置农村公益性岗位、强化创业扶持等措施,帮助解决创业就业增收问题。对因病、因突发事故致贫返贫的救助型贫困户,通过适当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开展大病救助等措施,减少康复医疗费用支出。对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返贫的帮扶型贫困户,通过提高保障标准、实施政策兜底等方式帮助脱贫。在他的指点下,不少帮扶对象对未来充满了信心。10组李东明家有5口人,老伴身体不好,儿子李树生初中毕业后没有技术专长,平时在本村跟着瓦匠打临工,年家庭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生活十分拮据。鉴于这种情况,朱翔动员李树生参加县里组织的铲车免费学习,通过培训,李树生毕业以后迅速在苏州一家大企业找到了工作,从此端上了技术“饭碗”,每月工资收入在4500元。朱翔又安排老李在村公益性岗位上班,每月收入在700元左右。9组村民杨其海,今年62岁,患精神病,而且每年要发作好几次,儿子杨太龙在外打工,家庭收入较低。老杨和家属吴志凤平时仅靠种植4亩多地作为家庭经济收入来源,针对这种情况,朱翔经过认真考虑,把吴志凤安排在公益性岗位上,负责村部附近环境保洁。

去年“七一”期间,在朱翔推动下,人民银行灌南县支行党支部和林丰村党支部联创联建,缔结了共建协议,在组织共建、队伍共有、困难共帮、服务共享方面给予林丰村的帮助和支持。人民银行灌南县支行还不定期地对林丰村民普及金融知识,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宣传。通过朱翔的努力,当年林丰村36户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贷款或间接受益

在民生帮扶项目筛选论证中,朱翔考虑到本村贫困户子女较多、现有校舍较为破旧的实际情况,在多次征求群众意见、反复集体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将村小学、幼儿园重建作为2年扶贫期间的重点民生项目来推动。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立项、审批、招标等环节,基础、还土工程已经完工,幼儿园的新建将有效解决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就近入学难题。

为用好省级财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60万试点资金,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朱翔会同村支两委同志,多方征求意见,观摩考察,细致测算对比,反复研究讨论,提出拟建项目建议。目前拟在位于镇内的灌南县沿海中小企业园内利用厂房屋顶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项目预期年收益15%,全部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

针对林丰村贫困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朱翔还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列为任职期间的重点工作,积极联系爱心组织到林丰村帮扶,他与上海、杭州等地21爱心人士筹集5万元公益资金,共同发起针对林丰村贫困儿童的“雏鹰计划”项目,爱心人士多次赴林丰村为贫困儿童送来羽绒服、围巾、帽子、图书等用品,还委托连云港市阳光爱心公益组织每月2次组织志愿者到村为贫困儿童开展心灵关爱和素质教育,爱心人士通过每季度的帮扶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朱翔在做好查阅资料、现场走访、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梳理和排查了村内亟需帮助的儿童名单,先后让7名儿童获得了爱心人士每月300元的“一对一”的资助款。

朱翔还结合“双进双促”活动,组织村里的志愿者和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率先成立了慈善协会组织“林丰一家人”,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帮助解决病灾户困难及村里基础设施等问题。在爱心的感召下村风民风有了显著改变,患有家族病的潘姓人家已经得到了捐助。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朱翔凭着认真、执着、踏实、肯干的韧劲,通过他的精准扶贫计划,林丰村的33户低收入户已经成功甩掉了贫困“帽子”,同时也让经济薄弱的林丰村和一个个低收入户走出了贫困的阴霾,迎来了脱贫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