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国企信息
索引号: 014309383/2020-00034 信息分类: 国企信息,
发布机构: 灌南县财政局 发文日期: 2020-11-10
文号: 灌国资发〔2020〕10号 关 键 字:
内容概述: 各县属国有企业:为推动我县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经营活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全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加强我县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作如下通知: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审计组织体系(一)加强内部审计工…

关于加强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县属国有企业:

为推动我县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经营活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全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加强我县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作如下通知: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审计组织体系

(一)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各县属国有企业要董事会负责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权写入公司章程,董事会就重大审计问题加强与党委会的沟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议事规则,发挥对董事会决策的专业支撑作用。董事长或总经理主管内部审计,定期研究、部署内部审计工作,分管财务、资产以外的领导人员可协助分管审计工作。

(二)健全审计管理体制。县属国有企业根据实际可选择集中管理、分级管理或集分结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推广采用审计集中管理体制,做实做强本级内部审计机构,可对各所属企业实行内审派驻制或委派制。采用分级或集分结合管理体制的县属国有企业,应依托本级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垂直或统一管理,着力构建向上集中的“大审计”监督格局,强化对子企业的纵向监督和各业务板块的专业监督。

(三)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县属国有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本级专职审计人员数量应与监督企业户数、资产规模等相适应,根据审计管理体制,决定所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二、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内部审计规范化

各县属国有企业要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宗旨、权力和职责,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形成以“基本管理制度、审计业务规范、实务操作指南”三个层次为主体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推动审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立审计全程质量控制机制,优化过程组织、严格进度控制、对审计结果多级复核,保证审计效率效果。主动适应公司战略和经营范围的变化,准确识别新兴业务的风险点和控制点,提高审计针对性。适时采用交叉审计、协同审计等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效用最大化。

三、坚持以风险为导向,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一)分层次推进审计对象全覆盖。促进“三审融合”,齐抓共审。借力政府审计强化本级审计工作,着力做好审前自查、审中配合及审后整改。审计重心下沉,全力做好二级及以下企业审计工作,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定期审计制度,原则上对重要子企业两年审一轮,延伸至其重点投资单位;做好参股企业审计工作,通过协议、章程等有效形式保障国有股东审计权限,以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性、重大项目及资金运作、经营绩效情况为切入点,通过股东联合审计、委托第三方专项审计等方式实现对国有资本的审计监督覆盖,避免国有权益受到侵害。通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解决内部审计人力或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中介机构选聘、质量评估、定期轮换和淘汰机制,不断提高应用质量。

(二)有重点推进审计内容全覆盖。结合县国资办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合理规划企业年度审计工作,制定年度审计计划,优选内容精准立项。持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保证离任必审,任中三年审一轮;统筹开展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招标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管理审计业务;针对企业投资、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产权变动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审计。520日前,各企业要将2020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报县国资办。

(三)有步骤实现审计对经营活动过程全覆盖。内部审计应秉持“预防为主、适度介入、适时审计、及时处理”的审计工作指导原则,以对重点投资项目、重大改革过程开展跟踪审计为契机,逐步推进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在不影响企业正常决策及经营运转的前提下,准确确定审计介入点、跟踪路径,审计环节和重点,使事前参与、事中审查、事后评价相结合,实现对企业核心业务、关键环节的全过程跟踪,促进企业防范风险、消除隐患。

四、落实保障措施,推动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实施

(一)强化出资人监督管理。建立重大审计事项专报制度,各县属国有企业在接到政府审计机关审计通知三日内,书面或电子形式报告县国资办,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实时专报县国资办。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内部审计职能建设情况、审计计划执行情况、重大审计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纳入监事会年度监督检查事项范围。

(二)建立监督成果运用的有效机制。建立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县国资办与县属国有企业就督促整改的问题实施两级台账管理,通过工作例会通报进展情况,双向沟通协调,整改完毕销号,保证整改效果。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审计整改第一责任,逐步探索将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重大问题整改率纳入企业领导人员业绩考核体素。建立监督成果综合分析制度,对查实、处理的各类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完善国资监管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两个层面提出意见建议,形成监督工作报告。

(三)整合培育国资系统内审资源。建立内部审计定期培训制度,分行业、分层次组织研讨交流,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多种渠道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树立1-2家内部审计工作典型,以点带面,分批逐步提高县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整体水平。建立系统内审人员信息库,安排内审人员交叉参与针对系统内企业开展的核查、调查、审计等项目,“以审代训”提高内审队伍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审计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县国资办将内部审计工作纳入对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内容,各县属国有企业应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通过内部审计揭示重大问题避免或挽回国有资产损失的内部审计机构及个人,企业应当给予表彰、奖励。探索建立内部审计工作问责机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失职渎职问题的责任追究。

 

    附件:县属国有企业2020年度内部审计计划表

 

 

                                                        灌南县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20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