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实行“双线”控辍工作机制。即县、乡镇、村(居)委会一条线,县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一条线。乡镇、村(居)委会负责在开学前后,做好动员入学、复学工作,对动员无效的,乡镇政府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责令家长(或监护人)送子女入学或复学。中小学校校长、班主任负责在学生报到前组织人员家访,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可能辍学学生的工作。在开学后发现缺勤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并进行家访,发现有学生开学后一星期未到校报道的,书面报告乡镇政府和县教育局,多方行动做好动员学生入学和复学工作。以该县张店中学为例,该校所在张店镇为该县农业大镇,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广大村民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高。
二是与年度考核挂钩机制。一是学校方面。定期组织开展易辍学学生情况调查摸排,对辍学登记、劝返复学等情况,实行每周学校统计、每月书面报告、每学期定期会审制度,由县教育局组织开展控辍保学成效督查,考核结果与学校的绩效考评、分类管理和校长“职级制”管理的职级考核挂钩,控辍保学工作不力的校长予以调离或免职。此外,对出现的学生休转、借读等情况,按约谈通报制度,由县教育局及时约谈学校校长,纳入对校长的职级考核。二是政府方面。将各乡镇控辍保学工作成效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压实乡镇政府控辍保学工作责任,有效发挥乡镇、村(居)委会在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工作方面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对经充分动员无效的,由乡镇、村(居)委会采取各类措施,督促家长(或监护人)送子女入学或复学。
三是健全各类关爱机制。建立学困生帮扶机制。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推进选课走班,提升学习兴趣,摒弃“盯、盘、揉”,用灵动高效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学习困难生辍学。建立贫困生救助机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学生资助等惠民政策,积极争取资助项目,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建立救助方案,避免家庭经济困难生辍学。建立特殊群体关爱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责,构建多方位的关爱机制。如该县文明办、县妇联等部门联合实施的“社会妈妈”工程,由全县各行各业300余名优秀女性,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担任孩子的“社会妈妈”,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母爱。该县红十字会连续多年开展“汇聚爱心·挽救生命”捐助活动,为重病、贫困学生送去及时帮助。
四是营造良好教书育人环境。该县加大对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的监督指导力度,开齐各类课程,开足“副课”课时,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认真落实体艺“2+1”项目,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聚焦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治理”原则,持续推进治理工作,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推行课后延时服务。全县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其中城区1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推行,实现“全覆盖”。同时,联合县公安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的网吧、舞厅等场所的监管,营造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学生上学提供保障。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对班级的眷念感,有效地防控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