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县委专门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教育事业发展组织保障;召开全县教育大会,系统谋划推进教育发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改革促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意见》《灌南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关于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及《教育现代化建设及义务教育发展事项会办会纪要》等文件纪要10余份,从学校布点、资金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有力地保障了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2.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保障学位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往常需求。近几年,先后实施了第二中学改扩建工程新建了实验中学、硕项湖小学、惠泽路小学、沂河路小学、淮河路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启动县第四中学、苏州路实验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办了人民路小学,累计新增学位12000余个。城区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承载能力快速提升,“择校热”“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与此同时,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和“两类学校”建设,全县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与提升。
3.引育密度前所未有,培育了一支支教学骨干。坚持“引育并举、德能并进”,创新机制,因需而为,加速骨干教师培育和青年教师成长步伐。2017年以来,累计引进、招聘教育人才742名,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力量得到有效补充;通过实施教师境外研修、“国培”“省培”计划和学历提升等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教师3.7万余人次、提升学历1600人次。全县 5809名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9.9%,较“十二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建立“名师领航团队”,开展青年教师“启航行动”,推进名师、领军人才和青年教师培养,新增教授级高级教师2名、省市级名师23名、省市教学基本功或优课竞赛一等奖155名。
4.改革深度前所未有,推行了一项项创新举措。针对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工作机制,组合推进集团化(联盟制)办学、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管理“三项改革”,持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坚持“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城带乡”原则,城区组建4个教育集团,城乡组建9个教育联盟,品牌学校影响力不断放大,优质资源辐射力不断提高。实小教育集团的人民路校区、惠泽路校区等多所新建学校快速崛起,实现了“建一所、优一所”的目标。集团化办学改革经验在省《改革简报》、市《改革动态》专文刊发。出台《校长职级制考核办法》,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注重过程管理、强化结果运用,三年晋升校长职级32人次、降低职级16人次、调整岗位8人,形成“岗位能上能下、职级能高能低、待遇能多能少”的用人导向。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构建“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动态调整”的教师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多年累积的编岗不符、流动受阻等人事管理矛盾,三年累计交流教师893名、轮岗教干9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