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灌南县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与现状管理调查报告(1-10月)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范围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县卫健委和县疾控机构,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医疗机构。
1家县级医疗机构(灌南县人民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硕湖卫生院、三口中心卫生院、李集镇卫生院、北陈集镇卫生院)。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1.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率指标。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查阅医疗机构本年度的每个季度中1个月的门诊部、住院部所诊断登记的全部法定传染病进行连续性调查,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件1。被调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如系统不完善,结合纸质诊疗登记开展调查工作。
(2)复印传染病报告卡
复印根据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抽查到的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所有报告卡。
(3)原始诊疗记录登记情况
现场随机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查登记本项目设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清晰。
(4)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①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比较分析抽查的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法定传染病病例和该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的病例,若登记的病例进行网络直报,计为报告。
计算公式为:法定传染病报告率(%)=网络报告病例数/实查登记病例数×100。
②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
根据法定传染病不同分类的报告时限,若网络直报的病例按规定时限报告,计为及时。
计算公式为: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病例数/网络报告病例数×100。
③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
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有效证件号、性别、年龄、人群分类、病人属地、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死亡日期(如果无死亡,此项不纳入考核)、填卡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医生,且对填写内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填写无缺失,计为完整。
计算公式为:纸质(电子)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填写完整的纸质(电子)报告卡数/实查纸质(电子)报告卡数×100。
④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
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必填字段填写完整,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则视为准确,电子订正卡应与纸质订正卡信息一致,视为准确。医疗机构已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且具备自动生成传染病报告卡时,可不对报告卡填写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计算公式为: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填写准确的纸质报告卡数/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数×100。
⑤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纸质报告卡内容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项内容完全相符则视为一致,任一项不符合认为不一致,对于网报订正卡,纸质订正卡也应有相应订正视为一致。
计算公式: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与网络报告卡一致的报告卡数/纸质报告卡中进行网络报告卡数×100。
⑥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
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字段填写完整,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有效证件号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无涂改则视为填写完整。
计算公式: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填写有效证件号的报告卡数/实查纸质(电子)报告卡数×100。
以上报告质量评价病例均不含港澳台、外籍病例。
2.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调查
(1)县级疾控中心
调查日常监测情况,包括传染病报告卡核实、查重及审核的频次等;了解开展辖区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估和技术指导情况;了解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技术培训情况;了解从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和设备使用情况;核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
(2)医疗机构
①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含电子病历)的使用情况。与诊疗传染病相关的感染科、急诊科、内科、儿科、皮肤科、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及发热门诊等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本(或电子病历)项目设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
②检验部门、影像部门传染病登记及反馈情况(含电子病历)。查阅检验部门和影像部门的登记项目设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是否有异常结果的反馈机制。
③调查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工作,包括报告质量自查、评估及相关技术培训等。
④了解院内法定传染病诊断知识培训情况。
⑤了解传染病报告管理专职人员和专用设备配备情况。
⑥了解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的管理和应用。
⑦核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填写附件4。
(三)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
灌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9年12月2日组织防病科两位同志将今年4个季度对上述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调查数据按《连云港市201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进行整理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被抽查的5家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整体水平相较于2018年有了改善,相关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和网络直报要求指标较2018年均有提升。
对5家医疗单位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放射和化验室登记以及医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机制、专用计算机配备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乡镇医疗单位与县级医疗单位均有His系统,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项目填写不完整。
对抽查医疗机构查阅2019年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簿以及检验科室门诊登记,共抽查出五家医疗机构53例。未发现迟报漏报问题。详细情况见表1。
表1、传染病报告质量统计
单位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报告率 | 及时率 | 完整率 | 准确率 | 一致率 | 有效证件号填写率 |
灌南县人民医院 | 10 | 10 | 17 | 8 | 100 | 100 | 97.78 | 93.33 | 95.56 | 100 |
三口中心卫生院 | 0 | 1 | 0 | 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硕湖卫生院 | 0 | 0 | 0 | 1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李集镇卫生院 | 1 | 3 | 0 | 1 | 100 | 100 | 80 | 100 | 100 | 100 |
北陈集镇卫生院 | 0 | 0 | 1 | 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本次调查了5个医疗机构,其中县级1所,乡镇级4所,共抽查传染病53例,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核对后报告53例,漏报0例,报告率100%。
2.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的53张卡片中及时报告的53张,及时报告率100%。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53张卡片中,填写完整的有51张,填写完整率96.22%。
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51张卡片中,填写准确的有48张,填写准确率94.12%。
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53张卡片中,填写一致的有51张,填写一致率96.22%。
6.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率100%。
(各单位统计情况详见表1)
(三)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与网络直报管理
1.疾控机构
(1)传染病网络直报常规监测管理工作情况
全县有22个法定传染病报告单位均实行网络直报,突发疫情期间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和日报告制度。县疾控中心每天网络疫情监测至少四次,截至到10月31日全县传染病网络直报940例,重卡删除44例,实际有效卡896例,其中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85.22/10万,低于省里要求的120/10万。
2020年全县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登记数3137例,检索674例,检索率为22.95%,大于省里要求的10%,大于总人口的0.1%。
截至11月份共采集手足口病例28例,检测阳性患者5例,阳性患者中CoxA6病例2例,EV71病例2例,其他肠道病毒病例1例。手足口家庭聚集性5起。
开展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理工作。截至10月底共完成148份传染病的个案调查,417例疫点处理,采集传染病样本28份。确保全年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达到省、市要求。
(2)报告质量指导及评估
2020年1-10月共开展3次传染病网络报告与管理的质量督导与评估,全年开展4次针对全县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漏报调查,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并及时通报调查结果。
(3)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网络直报相关技术培训
2019年共组织7次传染病培训。其中2次为传染病专项培训。第一次与卫计委联合于2019年4月进行培训,由全县各医疗机构传染病负责人及各乡镇防保所所长参加的2019年度流感等传染病防治培训。第二次与卫计委联合于2019年8月进行急性传染病防治项目的培训,由防保所所长和传染病负责人员与全县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参加,并在会后组织考核并统计成绩。
(4)网络直报人员及设备情况
疾控中心防病科人员4名,专职网络报告人员1名,其中孙延红为专职人员,配备4台台式电脑与两台笔记本电脑与无线上网卡,确保全年365天每天网络疫情浏览审核。
(5)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情况
灌南县的中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管理员在9月把网络信息系统备案表上报于市疾控中心,并在10月19号之前收集全县所有报告人员信息系统网络备案表进行备案保存。制定完善县级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医疗机构
(1)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各家医疗机构均建立了传染病报告管理机制,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项目设置较全,但发病日期、有效证件号、现住址和职业栏仍存在部分未填写。检验部门和影像部门登记项目设置齐全。各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
(2)网络直报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有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专职人员,有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
(3)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均实现电子病历管理系统,设有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拦截诊断为传染病的病例并强制报告,县级医院已能实现大多病种报告卡自动打印。
(4)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网络直报系统用户账号均已实名制,直报用户向疾控中心备案。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性仍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流程存在问题,需加以规范做出整改。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人员流失严重,而相关待遇与传染病繁重的工作形成鲜明对比,许多工作无法很好开展。
(二)大多医疗机构HIS系统门诊日志及出入院日志项目填写不全,存在缺项漏项,逻辑错误,专职传染病人员与相关医疗机构人员沟通告知过程存在敷衍了事的行为,传染病工作无法顺畅开展。
(三)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和自查流于形式,部分医生对传染病报告流程仍不甚了解,自查记录套路化、模式化,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对已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整改。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高度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强化对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认真落实各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要求。
(二)规范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使用。
(三)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对医院内所有职工,特别是新参加工作人员在传染病诊断、报告、法律责任等相关知识要进行全面培训,依照《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法规政策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和措施的落实。确保所在辖区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健康有序发展。